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成都《先锋》杂志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鲍忠敏

2018年05月09日14:30    来源:先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是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阵地高高飘扬。

提升政治领导力,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基本定位、基本属性,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提升政治领导力,就是要聚焦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全过程各方面。在农村,聚焦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大抓乡促村力度,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推动农村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城市,聚焦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秉承整体统筹开放意识,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动城市基层党建进入新阶段。在国有企业,聚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推动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有效解决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在机关,聚焦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以整治“灯下黑”为抓手,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在高校,聚焦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加强院系党组织和师生党支部建设,推动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聚焦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作用,探索推进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对新兴精神生产群体的教育引导。在中小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紧紧围绕促进事业发展,参与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支持保证行政负责人依法行使职权。通过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汇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提升思想引领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集中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思想得到洗涤、信念更加坚定,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提升思想引领力,就是要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觉悟,严守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更加拥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坚实思想基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要认真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程序,加大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重点领域以及农民工、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边疆农牧民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资金等措施,帮助支持生产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提升组织覆盖力,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既要巩固提高传统领域,又要开拓创新新兴领域,这就要求必须推进党组织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提升组织覆盖力,就是要适应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深刻变化,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一是扩大党组织覆盖。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下功夫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外商投资、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空白点”的问题,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采取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建立联合党组织等方式,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二是创新设置方式。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探索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街区和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三是加强支部建设。党支部坚强有力、党员模范作用突出,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要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使每个基层阵地得到巩固提高。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制度、强化基本保障,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

提升群众组织力,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获得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组织力。

提升群众组织力,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为民服务体系,建立村干部坐班值班、为民服务代理、限时办结反馈等制度,推进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长效化。二是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等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最大限度把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改进联系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做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是改进干部作风。深入整治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基层干部“微腐败”和“村霸”问题,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促进党员干部持续改“四风”转作风。四是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恳谈、议事协商、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把依法治理、民主管理要求落细落小到基层,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加强。

提升发展推动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是实现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

提升发展推动力,要在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磨砺、提升,也要用改革发展实际成效来检验、评判。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推动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当表率、做贡献。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全局聚力,紧扣中心任务谋划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切实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在改革发展主战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主动作为、创新实干;在抗灾抢险最前沿,广大党员要奋不顾身、甘洒热血;在民生保障最基层,广大党员要扑下身子,踏实苦干,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通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推动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融合发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进一步凝聚为党旗增辉、为百姓造福的强大正能量。

提升基础保障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促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建工作最显著的变化。

提升基础保障力,就是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做好固本强基的工作,着力把人选好、把党组织建好、把保障夯实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把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同志担任党组织书记,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培训选拔干部。二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持续按照村不低于10%、社区不低于5%的比例,倒排整顿基层党组织,采取下派工作队帮扶、领导干部挂点、第一书记推动等措施,一村、一社区集中整顿提升、形成工作常态。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因地制宜、抱团发展,实现集体有收益、村民有分红,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四是提高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落实运转经费、活动场所、报酬待遇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保障,解决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形成重视基层、强化基层的鲜明导向和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六处调研员、副处长)

成都《先锋》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