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筑梦供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广安路径(上篇)

2018年04月25日08:5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供销合作社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曾遍布广安城乡,辉煌一时,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后,受市场经济冲击,于2000年前后破产解体,淡出人们视野。

《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以来,中省市相关文件相继出台,吹响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号角。

紧跟步伐,賨州大地拉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幕,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根本方向,抓改革、拓思路、谋发展,建立完善供销合作社行业指导体系,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全市供销社经营服务总额141.8亿元,增速162.4%,荣获2017年度全省供销系统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

完善体系 从“三会”制度破题

改革伊始,我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市供销系统基本处于无资产、无阵地、无企业的“三无”状态,仅保留了市、县两级供销社机关,一些经营服务职能趋于停滞。

如何破题?市供销合作社意识到:当务之急是以加快建立健全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指导体系为突破口,恢复完善供销合作社建社基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韦兴林介绍说,“三会”制度是供销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它不仅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项硬指标,更是完善行业体制机制、加强民主管理、扩大供销社社会影响的有效抓手。

去年3年,广安市供销合作社正式更名为广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全省率先恢复完善“三会”制度。同年11月27日至28日,全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联合社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意味着“三会”制度正式建立。

“完善制度,难点在基层。”韦兴林分析,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基层供销社大多处于看摊守业的状态,为农服务能力不高,与供销社的合作制格格不入。为此,联合社广泛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有关涉农单位,重塑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去年,武胜万善供销社等3个基层社被列为全国基层社标杆社。

在中、省供销社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实现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全覆盖,同时,“三会”制度在市、县和部分基层社网点“落地生根”,解决了成员社层级联系松散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大胆创新 “三联三进”扬风帆

春耕时节,广安区大安镇南桥村留守妇女邓本琼,不围着自家4亩地庄稼打转,却天天跑场镇卖衣服,但家里的农活竟一样也没落下。

邓本琼道出原委,她每年将土地全托管给广安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参股成立的广安市旭日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扣除托管服务费,每亩地还有400元纯收入,“‘种地’卖衣两不误,一年纯收入有3万元,收入更有保障!”

广安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入股农业公司,共同开展土地托管即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代销的为农服务,解决好了“谁来种地”的问题,是我市探索“三联三进”改革发展模式的重大成果。目前,全市供销系统托管耕地面积达9万亩。

“供销合作社根在农村。”韦兴林直言,全市供销系统抓住为农服务的“牛鼻子”,按照“一体两翼三化”总体构架,大胆创新,探索“三联三进”改革发展模式。

“‘三联’是让供销社重回农村一线,为农服务。”韦兴林说,具体说来,“三联”即联户建会、联乡建社、联资建企。

“联户建会”就是通过组织小农户、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建立产销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联合会,将分散的小农联结成利益共同体,提升农业组织化生产水平。“联乡建社”就是结合全市乡镇分布较广等特点,在原老区公所所在地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中心社”,在周边乡镇设立经营服务网点,提升供销系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联资建企”就是通过整合国有资产、社有资源、民有资本等措施,组建供销合作企业,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三进”是指行业指导和经营服务体系共同双线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园区和供销社联合推进,立足市场,提升服务层次,将供销社建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历经改革的阵痛,走过企业改制转型,全市供销系统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阔步走向改革“深水区”!(记者 刘婧 陈玲)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