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8日09:58 来源:新华网
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刘家码头村村民王清立去年自掏腰包退赔租金,劝退了此前租用自家3亩地的租户,他家当年土地收入因此锐减一半。然而当记者与他攀谈起此事时,他却掰着手指头肯定地告诉记者说“对得过账(值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对年过花甲的王清立来说,要落实这一要求,却不那么简单。
他告诉记者,该村以当地的码头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位于津霸公路南侧,紧邻天津外环线的交通便利被大量“散乱污”及废品回收企业相中,并通过租用村民土地“入驻”村里。这2000亩土地让刘家码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垃圾”村、“废品”村和“臭气”村。
九河下梢天津卫,春日风暖送香来。但多年来,刘家码头村的“一年之计”却是从“臭”开始的:垃圾急速腐败散发出的恶臭、各类废旧家电加速氧化释放出的异味、露天“垃圾猪”排泄物的气味混杂在一起,让村民无法忍受。
“顶风还臭八百里,这要是一起小南风,那个味儿,简直了(受不了)!”王清立的津味“吐槽”让人忍俊不禁。
逐臭而来的蚊蝇更麻烦。在村里生活70多年的刘景山老人说,那些年的春天,村里是“人人受不了,户户喷蚊药”,使用杀蚊蝇喷剂成了村民唯一的选择。
和“垃圾”一道发臭的,是村子的名声,男婚女嫁都受到影响。村里的老人、孩子也因气味难闻、环境脏乱经常得病,深受其害。很快,这块地成了刘家码头村人的“禁地”。“除了收租金我绝对不来。”王清立说。
刘家码头的村民人人心头有本小账。在王清立家的5亩地中,有3亩地租给“散乱污”类经营者,每年收租过万元。另外2亩地自种,能赚3000多元。尽管饱受污染之苦,但为了那些租金,在政府排查时,不少村民仍时常为租户们“打马虎眼”。
“断了这笔收入,大家都觉得对不上账啊!”说到底,大家还是舍不得这到手的租金。
2017年,天津市北辰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刘家码头村垃圾集中点和废品回收处理聚集地清理整治。
据天津市北辰区副区长胡学春介绍,在原来治理的基础上,2017年4月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清理废品回收摊点900余家、垃圾及工程渣土40余万方,治理水体9万余吨,正在加紧实施雨污分流、土壤修复工程试点和春植绿化工作。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几次找到王清立,希望他不再将土地出租给“散乱污”企业。
渐渐地,他发现,女儿一家也越来越不愿意回村了。出嫁的女儿原本就因村里垃圾散发的恶臭和蚊蝇不常回村,小外孙出生之后,她唯恐孩子染病便不再回娘家。
他知道女儿是怨他糟践了村子。“多赚点钱有什么用?在孩子面前都抬不起头来。”王清立苦在心里,却无言以对。
不久,王清立从村委会主任刘勇处得知,退租原租户后,自己的土地将加入流转,每亩地每年补贴保底1000元。“我们的土地流转给政府种树,政府给我们补贴。听说这儿未来要发展观光旅游,甜头还在后头呢!”王清立颇为兴奋地说。
村里的喜人变化,他更是看在眼中。曾被垃圾覆盖的2000亩土地被整理出来,检验合格后已投入新规划中;村里从前“黄汤冒泡”的污水河如今清澈重现“鱼影”;连片成行的国槐、金叶榆成为新的风景。短短几年,村子重焕生机。
“我们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帮助村民对上生态文明的大账”,胡学春说。
王清立下定决心退了租。他说他想给小外孙女留一个如自己童年般干净美丽的村庄。
离开刘家码头村时,王清立把记者送到村口,说要在这曾经的“禁地”再遛一遛,吹吹风,看看已经开工的滑雪场。此时的刘家码头村上空,蓝天白云,风暖味香。(新华社天津4月18日电 记者杰文津、邵香云、张华迎)
相关专题 |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