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淳安县下姜村 走进“绿富美”的新时代

2018年04月17日15:33    来源:今日浙江

做米粿,吃年猪肉,跳竹马,舞龙……2月16日,大年初一,300多名团队游客来到淳安县下姜村,体验浓浓的乡村年味。

比年味更让游客们感到兴趣盎然的,是沿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村道,走过思源亭、忆德亭、蚕桑馆、栖舍民宿、廊桥、新农村展示馆……每一处都有一段故事,讲述这个曾经“土墙房,烧木炭,一年只有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的穷山村,如何华丽转身。

2001年,下姜村成为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从此,在五任省委书记的亲切关怀和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下姜村从村庄变美,到产业变强、村民变富、乡风变好、管理变精,变身“绿富美”,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守护绿水青山

群山环抱中,凤林港溪用一个大大的“S”形穿村而过,从高处俯瞰,这条溪就像是一条游龙,又仿佛把整个村庄画出了一个“太极八卦”之相。溪水的两旁,是依山而建的幢幢徽派民居,一座廊桥优雅地横跨溪面,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与村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就是如今的下姜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下姜村还是个十足的穷山沟,1998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迫于生计,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猪,村里的露天厕所、猪圈、羊圈多达154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村民上山“伐薪烧炭”,最多的时候村里有40多座木炭窑,“不到5年时间,山上的树就被砍得所剩无几,看出去尽是光秃秃一片,看得人心里发慌”。原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回忆说。

2003年,村里启动推广使用沼气,建起了80多个沼气池,不仅为村民们提供清洁能源,还实现了生猪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最多时,全村有65户人家使用沼气,每年节省用电9000度,节省液化气6000公斤。”全村第一个用上沼气的村民姜祖海算了一笔“账”:农民使用沼气做燃料,每年能节省300元;以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气365立方米计算,一个农用沼气池一年可减伐林地3.5亩,减排污水146吨。

建设沼气项目成为下姜生态环境保护的转折点。近年来,村里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在“无违建县”和“五水共治”工程中,全村共拆违拆旧5427.69平方米,新建1处集中供养猪圈,配套建设1座100立方米集中供气沼气池;农村治污工程总管网长度达8032米,新建化粪池133个、窨井717个。不断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村里先后完成240幢46391平方米的房屋立面整治和墙体美化,完成游径线及村内小道铺装7000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000余平方米,农舍庭院被打造成一处处景观小品,令游客流连忘返。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名“雅墅峡涧”的下姜村,守住了先祖们对绿水青山的美好期许。

发展产业富民

今年70岁的村民姜德明,两年前成了村里年纪最长的民宿“老板”,这也是他的第二次“创业”。

17年前,姜德明是下姜村最早一批种茶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去下姜村调研时,还到他家里坐了会儿。“当时习书记问得很细,家里有多少人,茶叶种什么品种,一年能有多少收入,有没有困难,都问了,还问能不能靠种茶致富。我说‘能’!”

生态环境改善后,绿色生态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2003年起,下姜村以蚕桑叶、茶叶、中药、毛竹“四张叶子”为抓手发展农业,经济收入一度占到农民收入的一半。但由于中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村民顺应市场需求,转向更高附加值的规模农业和养殖业。

村里引进了400亩竹园鸡养殖,“目前养殖规模超过两万只,去年销售额将近500万元,鸡粪还被用来作为水蜜桃树的肥料,实现了循环利用。”“鸡场主”林豪说。

通过成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下姜村建成了葡萄园、草莓园、中药材园等几大产业园区,新建集餐饮、观光、会议于一体的葡萄餐厅,发展农旅融合的设施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业同步跟上,村里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布局了35个美丽乡村精品建设项目,去年旅游创收1200余万元。

看着游客络绎不绝往村里来,心思活络的姜德明改行当起了民宿老板。如今的下姜村,23家像姜德明家一样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100多元一晚的亲民价格和青山绿水的好环境,在周末或者小长假时常常一房难求。2017年,下姜村共接待游客16.1万人次,其中住宿游客达3万余人次。

“从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到农旅融合发展,让每个人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发展红利,这个梦想已经照进下姜的现实。”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笑称,下姜村现在对外打出的宣传语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以生态为“卖点”,明确农旅融合的发展方向,通过实施生态保护、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从而使村庄更宜居,环境更优美,产业富民效应也更加明显,下姜俨然已是一派“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进下姜”的富丽景象。

继续逐梦之路

“从生态环境,到村民生活,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着实是太大了。”村民姜祖海家里有一本用红布包裹珍藏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十余年来他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这些大事记也串起了下姜发展的全过程。

2017年11月9日,下姜村村民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干部群众寄来了亲笔签名的党的十九大首日封。

“下姜村有今天,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总书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指引,靠的是总书记对下姜村的关心关爱。我们要更加自强自立,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开放创新,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千辛万苦闯路子,使下姜村更美、村民的腰包更鼓。” 思源亭内,担任了20多年村干部的村党总支副书记姜银祥手捧首日封,激动万分。

2017年,下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45元,是2001年2154元的12.56倍,村集体经济收入117.31万元,是2001年0.86万元的136倍。如今,下姜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待的那样:“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我们下姜村的下一个努力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个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0万元。”新春佳节的喜庆热闹气氛还未褪去,下姜村两委班子已经开始在谋划下一步的发展,同时,村两委成员也表示,不仅下姜村要追求更高质量的小康,还要带动周边的村子一起走上“绿富美”之路,共同实现乡村振兴。(记者 程 波)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