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成都《先锋》杂志

牢记嘱托 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杨东升

2018年04月12日15:12    来源:先锋

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郫都区战旗村作出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示范作用”重要指示。牢记殷切嘱托,郫都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提出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科学论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建设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农旅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郫都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走农旅融合发展道路”重要指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一是构建乡村产业生态圈。坚持以功能区规划理念打破行政界限,重塑农村区域经济地理,布局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等五大功能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构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圈。二是做强天府水源地品牌。坚持质量兴农、生态富农,深化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种业硅谷”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含金量”。加强与北京天下星农、“盒马鲜生”等公司合作,高水平包装策划唐元韭黄等农副产品,推进云桥圆根萝卜等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上广深高端市场,持续擦亮都江堰精华灌区高效精致农业金字招牌。三是聚力实施“农业+”行动。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等新产业,加快建设投资30亿元以上的“陌上花开”等重大项目10个,3年内建成21个“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幸福社区”的田园综合体、34个特色川西林盘聚落群,建成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5个。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智慧农业,利用“京东云创”“人人耘”等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供需、供销精准对接,建设电子商务“示范镇(村、园区)”10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基地)3个。四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等国家省市17项试点改革,持续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培育新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就地入市、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三块地”,实现“资源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到2022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4亿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

坚持引培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郫都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重大要求,坚持引培并举建强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素质。深化与区内高校院所合作,探索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合作办学方式,筹建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学院,打造立足郫都、辐射全省全国的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训乡村振兴一线人才,现已开班两期,实现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全覆盖,建强乡村振兴战略骨干队伍。二是引进专业化农村人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聚焦规划、企业管理、品牌运营、电商等领域招引专业人才,支持鼓励高校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企业家等群体,以志愿者、创业就业等方式投身农业农村,推动新一轮人才下乡进村,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三是选优育强农村干部队伍。开展区、街道、社区(村)三级村级后备干部孵化培养工程,深化“区选区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常态培养模式,通过机关干部挂职、鼓励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等方式,建强农村干部队伍。

坚持以文化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郫都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重要指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涵养文明乡风,增强乡村“软实力”。一是厚植文化自信。深度发掘蜀绣、唐昌布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培育一批传承非遗的鹃城工匠,推动非遗生活化、产业化、国际化。加强国学教育,推广战旗村“村+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让国学教育进课堂、进村(社区),并融入村规民约,坚定农村文化自信。二是涵养文明新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农村乡风文明“十破十树”行动,开展“晒家风、晒家训、晒家规”活动,形成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建立完善乡村道德评议机制,研究制定新乡贤标准,培养一批有威望、有能力、有德行、有担当的新乡贤人才,带动形成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三是提升村民素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村文化活动室、村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战旗飘飘等一批文化综合体。推广战旗村“高校+支部+农户”送文化进村入户模式,实施全民艺术素养提升和“送文化下乡”行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郫都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抓好生态宜居家园建设,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一是重拳治理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百村容貌”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区处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坚定不移关闭“三无企业”。全面落实“治水十条”等工作,实施土壤有机修复治理,配合推进环城生态区、二绕生态环建设,加快水源保护地生态搬迁和水系渠系整治修复,再现都江堰精华灌区水系纵横、田地阡陌的千年胜景。二是实施全域景区建设。实施增花添彩、亮水治水、拆墙透绿“三大行动”,完善石牛公园二期工程,实施灌区轮作系统与川西林盘景观保护,推动稻鱼共生等大地景观再造,3年内建成500公里生态绿道、10个生态湿地、100个小游园及微绿地,以绿道和水系串联各村落、景区、景点,推动农区变景区、景区变公园。三是推动绿色理念浸润人心。以“我为郫都增光添彩”系列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绿色七进”活动,推广绿卡积分、公益绿卡等制度,探索建立“绿色银行”,推广“文明郫都”平台,倡导爱护环境、低碳生活,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郫都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嘱托,坚持优体系、强基础、建机制,凝心聚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一是优化工作运行体系。完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区委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功能区管委会、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形成“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功能区管委会+专业平台公司”管理运营模式。二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全面推广“三问三亮”,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村(社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深化“四个一线工作法”,通过人员、时间、地点“三固化”,推动宣讲政策、督导工作、解决问题、办好实事“四包干”,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凝心聚力全方位。三是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各村村规民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健全完善“百姓纠纷大家评”机制,推行民事民评、民议、民办“三民善治”模式,形成村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社会组织多方协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书记)

成都《先锋》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