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让“宝贵种子”开出“希望之花” 

——追记著名植物学家、西藏大学“长江学者”钟扬教授之三

廖云路 王莉 郑璐 孙开远

2018年04月04日10:25    来源:西藏日报

在2017年9月份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中,西藏大学生态学专业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这是西藏唯一入选“双一流”重大战略决策的学科,也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内,西藏高等教育将向着生态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的目标迈进。

从为西藏大学争取到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被遴选为自治区第一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从帮助西藏大学培养出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到培养出自治区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

从实现西藏高等教育理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到推动生态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钟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是钟扬的口头禅,也是他的行动指南。16年来,他怀着一颗甘当人梯、造福人民的赤子之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让一颗颗“宝贵种子”在高原大地开出“希望之花”。

生态学科建设的“天时地利”

2001年,钟扬以复旦大学教授的身份来到西藏采集植物种子时,发现西藏大学生态学专业没有教授,没有一位老师拥有博士学位,更没有获得过国家自然科研项目资助。更为关键的是,西藏大学的教师们相信,钟扬与其他前来青藏高原科考的专家一样,在完成自己既定的研究目标后,就会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匆匆过客,不会为学校留下什么。

“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的10多年里,钟扬教授成为西藏大学生态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顶梁柱。”曾经与钟扬共事多年的西藏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单增罗布说。

钟扬患有高血压,身材微胖,每次进藏都有高原反应。但在尽快适应高原环境后,他便以西藏大学兼职教授的身份组织与教师们的科研合作。2003年,钟扬与西藏大学理学院教师联合申报的项目获得了自治区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几年后,他又通过在复旦大学的博士点,为西藏培养出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青年教师。

真正让钟扬为西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从2009年他被遴选为西藏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2010年加入中组部第六批援藏工作组开始的。很多西藏大学的老师都记得,钟扬当时在校级大会上表态:“不拿到博士学位授予权,我就不离开西藏大学”。

“青藏高原有超过2000多种特有植物,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及其特殊生态环境的研究兴趣有增无减。”钟扬说。他的表态并不是一时兴起,建设以生态学为特色的学科,是西藏学科建设的“天时地利”。

2011年,西藏大学生物学硕士点获得了批准,重点培养高原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后,钟扬又多次陪同教育部专家到西藏进行实地考察,制订富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学学科规划和实施方案。2013年,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士点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实现了西藏高校理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国家项目“神话”照进现实

熟悉西藏教育的人都知道,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轨迹,西藏虽然孕育了丰富灿烂的藏文化,但现代自然科学的传承、研究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内地省份。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技术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西藏大学学科发展的“瓶颈”。

“曾几何时,申报国家项目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神话’,老师们的科研实力不足,热情也不高。但钟老师这些年不断带领我们走近‘神话’,还把‘神话’变成了现实。”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说。

钟扬率先垂范,2011年以西藏大学为依托单位申报的“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的植物基因组变异及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这是西藏历史上首个国家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通过建立与完善适用于植物基因组分析和适应性进化研究的新方法,为揭示青藏高原植物在环境变化条件下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钟扬教授的带动下,西藏大学的教师也尝试申请国家项目。钟扬不仅义务为教师们举办培训讲座,还一次又一次地动笔修改申报书。为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他甚至自掏腰包为每位申报项目的老师提供科研补助。近年来,几乎每位西藏大学理学院的教师都递交过各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书,学院也连续7年每年都至少争取到一个科研项目。

高水平的平台必将孕育高水平的人才,在西藏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推动下,一个覆盖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20余人研究团队日益成熟。他们开展的生物多样性和分子进化等青藏高原特色研究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获选为“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培育)”项目。

“所有这些努力和成绩,都为此次西藏大学生态学专业入选‘双一流’名单奠定了基础。而钟扬教授的离世,无疑是西藏大学乃至西藏高等教育的重大损失。”西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刘星说。

在西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筹备过程中,钟扬教授多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就在教育部“双一流”名单公布后,他还计划9月底到学院商讨生态学科的发展规划。

他想把最宝贵的献给西藏

由于同时担任着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经常往返于西藏和上海两地。为了在短暂的时间里获得他的宝贵指导,学生们在见面之前都会反复思考事先准备的问题。每次师生见面都像是一场“头脑风暴”,钟扬都能从杂乱无章的荆棘中,为学生指出一条破茧而出的道路。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生态学从一个西藏大学的普通学科,一跃成为西藏高等教育的“领头羊”。成长的背后,必然有西藏大学师生的付出和牺牲。

而又有谁知道,钟扬为此付出了什么?

由于长期在高原工作、生活,2015年5月,钟扬突发脑溢血,经住院抢救,脱离危险。住院期间,他边康复边工作,硬是在病床上完成了《基因密码》一书的翻译。医生告诉他,至少一年内,不能再去高原,但9个月后,他又出现在西藏大学师生们面前。

也正因这次重病,更加坚定了钟扬的信念。他想在成都建一个西藏大学科研基地,他想把全世界有志于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家都请过来,为西藏做一些事。他是想把一生都献给西藏啊!他告诉徐宝慧,许多科学家的身体不适合踏上青藏高原,但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标本送到成都,与他们共同开展研究。而这个科研基地所需要的相关资金,他已经开始到处筹措……

“科研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上了。”钟扬培养的第一个藏族女博士、西藏大学理学院教师德吉说。

威武的身姿、磨得发亮的冲锋衣、沉重的双肩包、急促的脚步声、爽朗而富有感染力的笑声……这是钟扬学生以及西藏大学师生脑海里时常浮现的身影。

曾经有人问过钟扬,如果不到西藏,留在上海专心搞研究、发论文,是否有更多成就?

“也许吧。”他答得坦率,但并不后悔。正如他10多年来在西藏采集的4000万颗种子,他更关心西藏生态学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能否像种子那样,早日破土而出。

“钟扬老师追求的是天下之利、人类之愿,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种子’,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现在,这些‘宝贵种子’正在高原大地生根发芽,开出‘希望之花’。”擦干泪水,德吉说:“此生有幸能成为钟扬老师的学生,如今,我们只有继承他的遗志,做他那样善梦的人,才不会辜负他的希望,为西藏的将来作出我们的贡献。”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