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辽宁《党支部书记》

三街村的好当家

武自然

2018年03月29日16:21    来源:党支部书记

初到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三街村,宽阔平坦的街道和清新整洁的房舍令人印象深刻。深入到村民的田舍中,感受到回汉群众团结互助、富裕安宁的生活,村中的和谐氛围呈现出武清城郊新农村的美好画面,这是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旗带领村民共同勾勒出来的。

作为天津市唯一一名农村基层党的十九大代表,王洪旗说:“对一个党员来说,这是灵魂的震撼和洗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乡村振兴,我回来之后甭管跟村里谁聊起来,他们都说这话说到心坎儿上去了。”

凝聚人心有高招

王洪旗今年54岁,党龄已经有24年了,是三街村土生土长的回族村干部。三街村不大,回汉群众有100多户、500多人。村民收入不高,村里环境脏乱差。“最主要的是人心散,大伙儿思想不进步、素质不高。”王洪旗说,“究其原因:一个是穷,一个是村‘两委’凝聚力不够。”

王洪旗自1993年4月任村委会主任后,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村民办事。2001年4月,王洪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全村的主心骨,他必须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

“关键是村‘两委’班子得团结、有干劲。”怎么让三街村人心聚起来,成了王洪旗的第一道考题。“当时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想得挺好,操作起来谈何容易。王洪旗开着三轮车,去窑厂借砖,向朋友借钱,村“两委”成员自己动手修路。路修起来了,老百姓才感觉到村“两委”班子像那么回事,三伏天主动给干活儿的村干部送茶水、藿香正气液。

一条路聚起了人心。随后,村委会组织的路面修复、户厕改造等项目就顺利多了。王洪旗时刻不忘当选三街村党支部书记时的承诺:让三街村百姓富起来,让三街村百姓生活好起来。为解决农田灌溉难题,王洪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筹资,先后投资20多万元,打了8眼灌溉井,使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后来又进行土地流转,让村民专心经商做买卖,使村民收入得到迅速增加。

“现在大家维护村里环境的意识更强了。”三街村村民郑秀英说。三街村这个当年的“破集烂镇”,成了如今的花园村。村里美了,人心齐了,村民说泄气话的少了,给村干部鼓劲儿加油的多了。

随着村里面貌改善,老百姓生活有奔头了,王洪旗却又想到了新问题。

三街村耕地少,只有400亩,且分散在多处,近的被镇区包围,远的离家十几里,生产劳作很不方便。“河西务镇这个紧靠运河的老集镇,老百姓一直都是以做买卖为主,对地不亲。”王洪旗说,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经商、务工,村里仅有的土地无人耕种,包出去一年也就一两百块钱。

王洪旗琢磨,地虽不多,但也不能荒着。乡亲们虽不是在土里刨食,但如果能利用这些土地获得更多收益岂不是更好?于是,他开始调研分析土地的分布情况,做起了大文章——土地使用权流转。

王洪旗带领村“两委”组织召开了部分土地使用权流转村民代表大会。会上,王洪旗给村民详细分析了村里土地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出了三项土地流转途径:转、租、自用。其一,三街村靠近河西务镇中心街区,村里部分土地被纳入镇区整体规划建设之中,村里可将这部分土地转让给政府;其二,村里土地分布不均匀,可以把离家较远的这部分耕地转让给其他村街;其三,将剩下离家近、富饶的好地分到各户。这种集中综合利用土地的方式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为群众增加收益,又为经商户松了绑,可谓一举三得。

方案提出后,却没有得到大多数村民赞同。有村民提出,别的村都在卖地,收益又快又多,凭什么我们要租出去,拿的钱又少又费事,还不如卖了算了。听到村民们的质疑,王洪旗挨家挨户耐心讲解劝说:“现在把地都卖掉是可以得到一时的收益,但大伙儿有没有想过子孙后代怎么办?我们要为孩子们留条后路。现在把土地租出去,几十年期限一过,地还是咱的。大家一定要算清这笔账。”听了他的分析,村民心服口服,纷纷签字同意流转土地。流转措施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后,王洪旗和村委会一班人又开始为转让出租土地的农户“牵线搭桥”。至此,三街村的土地流转踏上了合理规划的道路,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创收17万元。

三街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旗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王洪旗可是想了不少招。三街村靠近镇区中心,这对于经商来说十分有利。村里很多人有经商念头,但苦于没有资金,村民们希望村里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为百姓解决问题本来就是我们的责任。”王洪旗带着对群众的承诺,跑供销社,去农行,到邮政储蓄所,不辞辛劳地为群众申请小额贷款。

制度立,人心齐

若问三街村任何一位村民,村里什么地方最显眼?答案一定是村委会正门对面的大公告牌,村里无论发生什么大事小情,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在这里。这个大牌子是王洪旗和村“两委”班子实行村务公开的真实反映。这些年,对于村里打井办电、出让土地、整治街道等村务,村委会决策前必须挨家挨户通知,听取意见之后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每家都有代表参加。通过群众参与、讨论和协商,村民会对这些事情有更全面的认识。

为了不使村民对村里财务状况等敏感问题产生疑问,王洪旗和村干部印制了“明白纸”,逐一分条、分项填写,送到每家每户。有一回,有人议论村里的钱不知道都用到哪了,是不是都进了王洪旗的腰包?听到这些话,王洪旗没有生气,反而思考其中的缘由和解决办法。百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信息不公开造成的。改,一定要改。如今,三街村的村务信息公开透明,并且为进一步消除群众对村里财务的疑虑,现金全部由镇统一代管。兴办公益事业等一律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决定。村民的质疑少了,村里各项工作开展得也越来越顺畅有序了。

在王洪旗担任三街村党支部书记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奉行“以德治村”原则。他常说,要服人,先服心,一味地压制,不能服众,还会适得其反。在2009年的街道整改过程中,有的村民为获得更多利益,对违章建筑硬是不予拆除。面对这种情况,王洪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是白天修路干活儿,晚上挨家挨户走访,与百姓拉家常,谈村子未来发展,真诚做“钉子户”的工作。看到王洪旗和村干部顶着炎炎烈日,辛苦地在工地上劳作,村民们无不动容。大家明白王洪旗的苦心后,不仅支持拆除违章建筑,还在工程队经过自家门口时,送上茶水、饮料、防暑药品。

村民亲如一家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三街村是一个回汉共处的民族村,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也常常会引起误会和摩擦。作为一名回族干部,从上任那天起,王洪旗就将“村里安宁和谐、村民亲如一家”当成干好村里当家人的重要目标。

王洪旗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村里一名回族群众和一名汉族群众因言语不合产生矛盾,双方谁也不肯让步,曾一度闹到镇政府,还扬言要告到区政府。如若照此发展,事态将越发严重,甚至可能会由两个人的矛盾演变成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想到这些,王洪旗主动找到两家人,问清原因,并多次上门劝说调解,终于将矛盾化解。像这种矛盾深、言行激烈的大小争端,王洪旗化解了十几起,维护了三街村的和谐稳定。

王洪旗说:“群众选我们当干部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要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村里的输电线路等级偏低,一到用电高峰就停电,尤其是夏天,只要一停电,家家户户都要受暑热煎熬。为此,他不知跑了多少趟供电公司,最终为村里新增一台100千瓦的变压器,完成低压线路改造,解决了群众用电紧张问题。很多村民家里置办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村里农田灌溉系统不健全,每到给麦子、玉米浇水时,大家就排起了长队。为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多方筹资20多万元,打了8眼灌溉井供村里农户使用。这些关乎村民生活的事,王洪旗都记在心里。为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环境,他带领村干部将大街小巷全部铺砖硬化,安上路灯,并配齐了垃圾箱、安排了保洁人员;改造村里的土厕所,使得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冲水厕所;给每户门前建造花坛,栽花种草……一项项举措,让三街村这个昔日“破集烂镇”变成了环境优美的花园样板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污染防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希望能有更多好政策对镇区进行改造。我要充分发挥河西务镇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带动区域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王洪旗站在村口说,“河西务历史上有‘京东第一镇’和‘津门首驿’之称,河西务镇要把好天津的北大门。”“前一阵子看报纸,塞罕坝林场用了50来年才建成。我们三街村不急于求成,艰苦奋斗个十来年,就不信留不下一片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土地。”说到未来,王洪旗眼神儿更亮了,“乡村振兴战略一定会给‘三农’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