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效率变革“跑”出新高度

2018年03月14日09:53    来源:今日浙江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投入产出比较的竞争、效率高低的竞争。

2017年,浙江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效率之变,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面向全球配置要素资源,让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高质量发展打下效率和竞争力的稳固基础。

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求效率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浙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各级政府当好制度的供给者,公平、公正地制定规则、标准,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制度支撑。

在工业领域全面推出 “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企业分类指导、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等制度。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5亩(含)以上规下工业实现“应评尽评”。

“亩均论英雄”有力促进单位资源要素产出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加快发展,倒逼落后产能淘汰退出、低效企业转型转产。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 16.9万元、亩均增加值99.1万元;共减免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27亿元,征收企业差别化电价、水价、排污费2.5亿元。

为使要素在市场主体间顺畅流通,浙江各地还建起要素交易市场,将排污权、用能、企业产权股权、人才、科技发明等资源要素都纳入平台,自由交易、优化组合。

2017年8月,我省在项目领域推出“标准地”改革,引导土地等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为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奠定基础。

所谓“标准地”,即带着建设规划、能耗、环境、投资强度、亩产税收等一系列标准进行出让的建设用地。企业拿地后通过“一窗受理”即可开工,建成投产后按照法定条件和既定标准进行全程跟踪,监管验收。

德清县作为全省“标准地”改革试点,已相继出让两宗面积分别为53.7亩和60亩的工业“标准地”。企业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2个多月,时间缩短了一半,主要制度性的交易成本降低95%。

据悉,从今年起,浙江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县(市、区)对非独立选址项目实施“标准地”制度,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用市场来选择项目,把宝贵的资源要素投向优质项目,实现效率转换。

生态建设领域,我省还推出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环境容量。

从“机器人+”中求效率

效率转换,是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加快推动高生产率行业替代低生产率行业,促进行业效率的整体提升。

2017年以来,浙江加快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用机械化、智能化来代替人工操作,以提高行业的劳动效率。

在制造领域,浙江组织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分行业组织实施了汽摩配、电气、泵阀、木业等四批共43个“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示范。2017年1月至10月,全省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投资571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3.4%。

在农业领域,浙江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各环节应用机器人,提高农业标准化、精细化、规模化水平。启动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家农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

在物流领域,浙江打造智能物流体系,支持工业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支持大型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开展仓储机器人应用试点。到2020年,全省建设工业企业智能立体仓库1000家以上、商贸物流企业智能仓储系统500家以上、省级智能化物流仓储示范基地2家,创建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园区)。

在健康领域,浙江推进医疗领域机器人应用,鼓励医院在高精度手术中使用手术机器人,提高机器人手术比例和手术治疗水平。推广应用养老助残机器人,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等。到2020年,全省要建设“机器人+医疗”应用示范医院10家。

同时,我省还重视发展机器人产业,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

目前全省有机器人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等各类企业150余家。杭州新松机器人、史陶比尔、嘉兴瑞宏、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等公司都成长为行业内的翘楚,研发的机器人运用到制造、物流、服务等多领域。

在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的机器人小镇内,就聚集着超过30家机器人生产企业,涵盖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到整机等制造,初步形成了机器人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

2017年1月至10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951亿元,同比增长17.3%;劳动生产率达到22.9万元/人(折年),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0%。

从面向全球配置要素资源中求效率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热火朝天,油品企业在舟山迅速集聚;每天数以万计的各国商品在杭州跨境电商平台进出交易;宁波舟山港船只往来繁忙,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联系;地处浙中腹地的义乌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及航空口岸,建成全球物流新体系……

浙江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发挥世界浙商内外联动的优势,面向全球配置国际优质要素,高质量地引进来和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不断推动经济高效率运转。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舟山群岛新区挂牌。时隔不到半年,省政府就主办了首届世界油商大会,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道达尔等众多国际知名油品企业参会,签下了20个涉及油品贸易、加工、物流,总金额500亿元的项目。

立足浙江,积极架设海陆空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投资浙江。

以港口经济圈为核心,宁波创建梅山“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争创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综合试验区,推动宁波(越南)工业园、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建设。

义乌的中欧、中亚班列每周常态化开行,到达境外33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我省积极谋划 “一带一路”系列站建设,促进“一带一路”战略节点网络化、体系化。今年先在捷克试点,打造集义新欧终点站、始发站以及商品集散、境外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一带一路”捷克站。

架设天上大通道,我省以萧山机场为龙头,推进省内机场资源整合,拓展和完善航线网络,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去年5月,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获国家批复,杭州成为全国第8个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城市。

放大互联网的连接优势,浙江依托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力建设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构筑一条自由畅通的“数字丝绸之路”,帮助全球中小企业便捷参与国际贸易。

吸引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2017年1月至11月,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66家,投资总额491亿美元。其中新批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1家,投资总额10.5亿美元。

高质量引资引智的同时,浙江企业阔步“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优化供求对接,降低渠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浙江企业在境外共设立了6个经贸合作区;浙江企业去年开展海外并购达101个,并购额43.61亿美元。

随着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通关环节不断优化,我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效率明显提升。2017年前10个月杭州海关进口、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同比分别下降45.1%、54.2%。(记者 叶慧)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