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动能转换积蓄新动力

2018年03月14日09:51    来源:今日浙江

在1月8日的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捷报传来:浙江共有2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浙江科研团队首次领衔摘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一张张捷报覆盖了我省新兴和传统领域。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臻完善,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突出;修复传统动能,增添新兴动能,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摆脱低端锁定,修复传统动能

地处温州的浙江名泰钢铁有限公司,经历了一场巨变。 2017年初,公司在全省去产能背景下,拆除了价值1亿多元的线材、角钢生产线,6个月后建成投用浙江名泰五金科技创业园,引进标准件制造企业30家,2017年产值达到10亿元。

2017年,浙江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决摆脱依赖低成本竞争、依赖资源大量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紧紧围绕去产能,浙江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四无”企业(作坊)整治,全年整治和淘汰“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4.7万家,淘汰了2690家企业中的落后产能,着手处置“僵尸企业”404家,盘活土地面积1.6万亩。

精准调控去库存,全省各城市商品住宅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

上下联动“去杠杆”,同心协力化解企业“两链”风险,全省已落实政策性担保机构70家,不良贷款率由年初的2.17%下降到年底的1.75%。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全年新增9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其中新增境内A股87家,创历史新高。

扎实推进降成本,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共为企业减轻负担和成本超1300亿元。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涉企“零收费”,全年减轻企业负担42.8亿元。

持之以恒“补短板”,2017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综合交通、生态环保投资分别增长11.5%、28%、31.7%。

2017年,浙江掀起一股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加快修复传统发展动能的热潮:召开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制订出台《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组织21个县(市、区)开展分行业试点,实施“四个百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推进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17年1—11月,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利润总额增长25.4%。

构建发展大平台,增添新兴动能

2017年9月6日,被誉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灵魂”的之江实验室在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正式挂牌成立。这个由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以网络信息、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科研创新机构,旨在通过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基础学科群、整合协同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研发团队、取得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大共性技术成果,支撑引领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浙江全面建设科技创新大平台。紧密结合浙江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分布,坚持既“高”又“新”的产城融合理念,大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发展。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巴巴达摩院,将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计划未来3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为未来20年阿里发展储备核心科技,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又一件大事。

紫金港科技城、阿里巴巴、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这条串起名校名企名城走廊,正成为浙江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全新平台。

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突破。“亚热带森林培育”“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两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浙江大学牵头申报“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工作进展顺利,实现国字号重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

高新区、科技城不断提升。目前,浙江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39家,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单位获批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省级以上高新区集聚了全省60%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7年1月到11月,全省高新园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3443亿元,同比增长10.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6%。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一批共建科研机构深入参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我省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载体。

命名首批特色小镇,公布第三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形成64个省级培育小镇,106个省级创建小镇,2个省级特色小镇的梯度建设格局。首批确定17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小镇,集聚创业“新四军”和一大批国省千人才、国省级大师,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浙江实践。

当前,我省已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发展高地”和“战略要地”。

主攻技术创新,激活内生动能

在新和成精细化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一间间实验室里,摆放着核磁共振波谱仪、液核联用仪、氨基酸专用分析仪等一流的实验设备。这家坐落于嵊州市的企业研究院汇聚着近千名科技人才,诞生了一项又一项新产品,成为浙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注脚。

2017年,浙江以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全链条,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激活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力。

激活企业创新主体,浙江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双倍增”行动,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十万企业上云行动”。2017年,浙江报科技部公示备案审核的高新技术企业4293家,新认定1484家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上云企业数达12万家,一批企业实现了从技术创新的“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0%,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7%。

实施“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在新能源汽车、信息经济、机器人等产业链建设26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成2937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85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走出一条“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发展路子。

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制订《浙江培育新动能行动计划》《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柔性电子、量子通信等十大未来产业重点发力,率先建成全国新动能发展示范区。2017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0%。2017年1月至11月,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5%、54.9%、56.8%和36.1%。

2017年3月,浙江正式发布《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首次在地方立法中明确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奖励制度,大大激发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出资20亿元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强化了对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撑;深入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一项项举措,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全省实现技术交易总额534.81亿元,同比增长56.65%。

目前,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指数达98.15,居国内第2位。(记者 马跃明)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