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巡视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

刘诗林

2018年03月09日14:26    来源:刊授党校

政治巡视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标本兼治的要求,而且更加强调治本,是对党内监督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确立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决定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不断深化政治巡视定位,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巡视制度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进一步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

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

巡视全覆盖是中央向全党作出的政治承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党中央不断探索巡视全覆盖的有效途径,在4年多时间里,组织开展12轮巡视,派出160个组次,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全覆盖,还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进行“机动式”巡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顺利完成对8362个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任务。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目标,兑现了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承诺。2016年10月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7年7月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工作条例》都对一届任期全覆盖作出明确规定,为巡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治巡视定位更加明确

十八届党中央巡视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经历“三次深化”,定位越来越精准,指向越来越聚焦,作用越来越彰显。第一次是围绕“一个中心”,深化巡视内容,突出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中央第一次研究巡视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工作要明确职责定位,巡视内容不要太宽泛,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进行。”随后,他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具体化为“四个着力”,即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聚焦“一个中心、四个着力”开展巡视,改变了过去巡视内容过于宽泛的现象,使巡视更加聚焦、问题导向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显著、巡视的威力彰显,反腐利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二次是紧扣“六项纪律”,深化“四个着力”,突出纪严于法、纪在法前。2015年,中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巡视工作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六项纪律”深化“四个着力”。在巡视过程中,巡视组特别注重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巡视更加强调用纪律来衡量被巡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注重抓早抓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第三次是深化政治巡视,突出坚持党的领导,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发现的毛病不少,归结起来就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中央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强调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巡的是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开展政治巡视要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以“四个意识”为标杆,把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基本政治要求,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紧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三大问题,抓住“重点问题、重点人、重点事”,把住“六项纪律”这条红线,盯住“普遍性、倾向性和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政治巡视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标本兼治的要求,而且更加强调治本,是对党内监督理论的创新和发展。2017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也体现了更加突出政治巡视的理念。

巡视监督利剑作用更加彰显

党中央确立正确的巡视方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央巡视组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重点查找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中央巡视组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在进驻前公布巡视对象,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进驻后公开信箱邮箱和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访;巡视结束后向党内和社会公开反馈意见和被巡视党组织整改情况,充分体现出党内监督的严肃性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中央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

发现问题是前提,整改落实是目的。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巡视效果好不好、震慑作用强不强关键看整改。党的十八大后,本着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原则,中央要求被巡视党组织在巡视期间立行立改,巡视结束后全面整改。一是强化了被巡视党组织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明确“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整改时限由12个月缩短至2个月。二是规定有关纪律检查机关、组织部门及时处理巡视移交的问题或者线索并于3个月内将办理情况反馈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要把巡视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巡视整改督查,巡视办、巡视组和被巡视党组织都要建立整改督查措施,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使整改工作可量化、可检查、可问责。同时,扩大了巡视整改公开范围,要求整改情况在媒体上公布,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这些举措压实了被巡视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组织等部门的整改责任,有助于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震慑作用。对巡视发现的共性问题,要举一反三、找出根源,加强监督、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对巡视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知全豹”,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问题导向参考,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作用。

巡视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在不断加快巡视步伐、创新巡视方式方法的同时,巡视制度也越来越健全和完善。2009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已不适应新时期巡视工作的发展。中共中央于2013年9月启动修订工作,2015年8月3日正式颁布施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这一次修订对巡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方式权限、纪律要求等作出全面规范,为全面从严治党、依规依纪巡视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管党治党的不断深化和巡视实践的发展,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又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对深化政治巡视提出了新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巡视监督作出新规定,迫切要求再次修订巡视工作条例。2016年11月,中央正式启动了对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修改工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201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这一次修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遵照“必要可行、突出重点、与时俱进、依纪依规”四条原则,重点对政治巡视、一届任期全覆盖、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市县巡察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重大实践创新性成果,是全面从严治党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巡视制度有效管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巡视工作发挥的利剑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新一届党中央将更加重视巡视工作,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体系中的战略统领作用,深化政治巡视,实行政治扫描,严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科研部副研究员)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