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四川党的建设

从“方便”游客到“留住”游客

成都平原地区结合乡村旅游推进“厕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2018年02月26日16:14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从2017年年初开始,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依托省级“四好村”创建,采取“群众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对全村500户农户的饮水、厨房、厕所和房屋风貌进行改造。“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的同时,以星光村为核心打造的AAA级景区“岭上花开农业公园”正以现代生活的理念吸引着更多游客。

与人方便 农户私厕改公厕

星光村是典型的浅丘农业村,在“四好村”创建中结合当地种植蜜柚的传统,打造万亩蜜柚基地和西蜀柚乡旅游环线,让乡亲们搭上了旅游发展的快车。去年8月,当地利用闲置农房招商引资的稻草艺术园、乡村咖啡吧、巧克力体验馆、私房菜等七个业态已开门迎客,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闲置资源被盘活,村民收入节节高,但在星光村党支部书记周华看来这显然是不够的,“吸引游客更要留住游客,我们除了在旅游特色上下功夫,也要注重带给游客便利与舒适。”

周华所谓的便利,首先体现在公共厕所的数量上。与传统旅游乡村不同,星光村本着节约土地、资源共享的理念,采取“农户出房屋,政府出资”的方式,充分利用农户空闲房屋,在合适的位置,将农户私人的厕所建设成小型公厕,减少了单独建厕的投资和占地问题,先后在人员密集处、各景点、生态停车场等处建设了7个公厕。

在星光村农家乐“龙隐居”门前,一个中英双语的卫生间指示牌醒目地矗立在地。箭头指向正是这家户主姚安保利用自家房屋改建的公共卫生间。卫生间里干净整洁,洗手池上贴心地摆放着洗手液、纸巾、清新剂……“如厕”环境与城市里有专人看管的公厕无异。对于准备这些消耗品产生的费用,姚安保显得不以为然:“村民有远见了,现在大家都是用开放的态度和服务游客的理念来做事。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游客觉得我们村好,多来照顾生意,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好。”

除了将农户私厕改为公厕之外,星光村正在修建一所AA级的旅游公厕。位于星光村游客接待中心旁边,不远处就是果林环绕的生态停车场,环境还不错。“厕所的设施配备、男女厕位、洗手池数量和高度、残疾人厕位、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这也是我们镇上首个AA级公厕。”鄢家镇党委副书记唐胜利介绍,该旅游厕所投资约35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预计春节后投入使用。

环境保护 与乡村旅游携手而行

沿着星光村的村道漫步,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川西小院错落有致,路边间或树立着形态各异的稻草艺术雕塑,为青葱寂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活力。过去,“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到了夏天臭气冲天、蝇蛆成群是星光村村民家中厕所的真实写照;如今,星光村家家户户完成改水、改厕、改厨,老百姓积极参与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全村到处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好空气的背后,是当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除了村民过去自建的小型沼气池外,星光村以院落为单位,又集中建了5个沼气池处理排放物。”星光村党支部书记周华介绍,为了降低农村污水直排,镇、村组织技术员深入农户家中,一户一策进行规划设计,采取能改则改、能建就建原则,将原来的旱厕全部改造成水厕。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全部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沼液灌溉果树进行综合利用,使农村厕所达到了无臭排放。

“旱厕改成水厕后,我们也对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周华说,星光村采用雨污分流,区域污水经过污水管网收集后,排至化粪池,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生态处理池深化处理,生态处理池则是因地制宜由空闲地块改造而成。“生态处理后的出水完全符合我国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的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周华深知环保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星光村意味着什么。

“乡村旅游的品牌价值就是绿色环保,让游客享受到舒适的大自然生活,才能真正留住游客。”鄢家镇党委副书记唐胜利认为,“厕所革命”以小见大,是民生小事,更是发展大事,“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乡村旅游,小小的厕所实则关乎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重视。”

据了解,目前星光村的柚园已达到2800亩,依托蜜柚产业,该村通过举办柚花节、柚子节、诗歌朗诵节、稻田捉鱼等活动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星光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85元。

记者手记

“厕所革命”是一项民生难点,也是体现文明进步的尺度。近年来,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房前屋后搭茅房”的广袤农村,这一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正被逐渐补齐。

俗话说:“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不但旱厕改水厕,而且私厕改公厕;既讲究清洁干净,又兼顾方便游客,星光村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乡村旅游服务态度。从过去故步自封到如今开门迎客的转变,折射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农村居民在提高自家的卫生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顾全大局,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对待“如厕”这一民生小事。

事虽小,却闪耀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火花。(记者 冯雅可)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