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宁夏《共产党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张廉

2018年02月24日15:56    来源:共产党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十四个方面,其中,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面,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这一基本方略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了更加清晰的奋斗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法治方向,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制度。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这就清晰的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政策主张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时再次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独特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要加快建设包括宪法实施和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一是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把国家的整个权力系统以及对社会的管理,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应该是一个统一体。因为,法治就是法律之治。法律治理的领域既包括国家,也包括政府和社会。这就是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都是法治的目标,三者分别表达了法治建设的不同面相,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二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的实施要靠道德的支撑,只有符合道德规范、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让人们自觉遵行,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法律承载着社会的价值理想和道德追求,对道德的实践具有强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即法律通过强制性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惩戒违法行为来引领道德风尚。纵观历史发展,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法治和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在新形势下只有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使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国家治理才能有序推进,社会发展才能健康运行。三是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局性、艰巨性、长期性,要求必须从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同时推进。因为,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度,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的、反映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是由党制定的,反映的是党的意志,受到党的章程和纪律的保证,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条件下,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纪律、党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要求等,对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和保障作用。因此,在安排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布局时,必须将法律制度和党的制度、党规党纪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一体建设,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一是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切实保障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二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不断提高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三是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做到行政机构依法设立、行政权力依法获得、行政程序依法确定、行政行为依法作出、行政责任依法承担。四是要以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五是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实现法治信仰培育与文化启迪、道德升华深度融合,与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六是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总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作者系宁夏社科院院长、党组副书记)

宁夏《共产党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