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要有一颗“苦”心

沈保卫

2018年01月29日14:58    来源:刊授党校

总书记强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是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强烈的历史担当,也是激励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践行初心,须要持有一颗“苦”心。这颗“苦”心,就是吃苦精神,就是奉献精神。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总书记强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是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强烈的历史担当,也是激励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践行初心,须要持有一颗“苦”心。这颗“苦”心,就是吃苦精神,就是奉献精神。

“苦”心能使人生愈加壮美。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人生充满着挑战,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段丰富多彩,都少不得苦难的装扮,离不开艰辛的磨砺和付出。屈原两次遭流放,在忧愁幽思中作《离骚》,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曹雪芹在贫穷中坚持创作,写成中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都说明,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在苦难中奋起的人们,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苦”心能使意志愈加刚毅。前进路上,必然会遇到重重险阻,践行初心、履行使命,离不开坚毅的意志。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自觉把困难视作井冈山上的“红米饭”“南瓜汤”,即便身处逆境中,也决不消沉放弃,应当迎难而上。习近平15岁时就到延安梁家河大队当知青——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一起劳动,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池。他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历练,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品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

“苦”心能让初心愈加坚定。我们的国家,从过去的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昨天,我们的前辈为着初心和使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爬雪山、过草地,忍饥饿、冒严寒,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今天,我们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可是还需要保持和发扬吃苦精神、奉献精神,这是因为在新长征路上,仍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然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这是因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渡天险、涉险滩。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胸怀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必须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继续筚路蓝缕、手胼足胝地艰苦奋斗。

“苦”心不会与生俱来,需要时时培养、处处磨炼。要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享乐主义。“人生不识苦滋味”,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人体机能的退化,而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讲,则是思想上的麻木,甚至是精神上的懈怠。党员干部一旦丢掉了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就会动摇理想信念,丧失原则立场,背离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十分可怕和危险的。要有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思想自觉。“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英雄董存瑞。”要过好吃苦的思想关,首先选好自己的参照系,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人生道理。坚持把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态度,找准正确的定位,坚定信仰和信念。要有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行动自觉,自愿找苦吃、讨苦吃,不回避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挑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乐于吃亏、勤于奉献,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主动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奋进、锤炼成长。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