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心系新疆各族人民

2018年01月18日16:07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邓小平深邃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新疆这块占全国六分之一面积的大地,他深沉的情怀一直萦系着新疆各族人民。

指导新疆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邓小平就对新疆的经济建设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指导。1953年2月,他召集习仲勋等同志开会,研究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计划问题。会议认为,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方案是可以同意的。实施步骤是:先帮助境内其他聚居的少数民族逐步实行区域自治,最后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石油工业部工作汇报、谈到石油工业建设的规划时,又提到了新疆的建设。他指示:“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新疆至少要搞200万吨油,可能的话,要搞到300万吨。这样一来,包括铁道运输、兰州炼油厂扩建、油罐建设等都要赶上来。这要和兰州炼油厂、独山子炼油厂、玉门炼油厂共同考虑,研究一下为满足这些炼油厂的需要,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你们规划1959年克拉玛依只出40万吨油,太少了,至少要采100万吨。克拉玛依这个地方,缺点是在国家西北的最边上,离用油的地方远,怕运不出来。应该向铁道部提出要求,作专案处理。吐鲁番盆地就在铁路线上,搞出油来就很好。塔里木的石油勘探和开采,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

1966年3月,邓小平视察西北三线建设。他在听取新疆情况的汇报后认为,西北的关键问题是农业,不是工业。他说:“西北的农业应该比西南好办。你们这里有的是土,只是有些地方缺水,但可以解决。新厂的布局不能太集中。兰州、西安不能再大了。银川、乌鲁木齐也不要搞大了。宁肯把工厂搞得远一点,工厂分散一点,便于工农结合,对备战也有好处。”他还说:“新疆大有可为。经济上搞好了,就是军事上的准备。军事上的准备,除了搞几个地方军工厂以外,还要搞民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搞民兵师。这等于正规军。你们要把北部边界一块一块地经营起来。”

与此同时,他强调西北“要注意培养民族干部”,认为“新疆民族干部占百分之五十,很好”。他说:“没有一批少数民族的群众领袖,民族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一定要培养共产主义的民族干部,有的放在农垦师培养,有的放在工厂培养,有的放在部队培养,将来当干部。”“各民族当中有的是积极分子。”“培养民族干部,这就是走群众路线。”

情系新疆百姓

上世纪80年代初,是新疆历史上不寻常的一段时期。1981年8月,邓小平乘坐专列,西出阳关,开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新疆大地视察。

他先乘车来到石河子视察。邓小平和一群老军垦围坐在一起用餐,桌上摆的饭菜全部是用军垦战士种植的东西做成的。他一口气吃了两个蒸玉米棒子和土豆,连声赞道:“这个好吃,这个好吃。”当他听说农科所搞了棉花种植试验,农垦总场一分场三连采用了当时较先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便提出到那里去看看。

77岁高龄的邓小平下了车,健步走在田埂上,并朗声打着招呼:“科技人员辛苦了,科技人员好!”他蹲在试验田一株棉花前,亲自数桃子和花蕾,问:“桃子都这样多吗?”“一亩地能产多少?”“奋斗目标能达到吗?”

亚尔乡五道林位于风沙前沿,吐鲁番各族人民在这里栽种了千百万棵沙拐枣、白杨、红柳和榆树。在林带中,邓小平接见了吐鲁番地区的党政领导,他指着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树木,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要发展水利,要带领群众多种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看罢防风林和坎儿井,邓小平又来到葡萄沟乡拜什买里村。乡亲们纷纷从家里出来迎接。在葡萄园清凉的葡萄架下,他尝了尝主人递过来的葡萄:“很甜,很甜!”然后笑容满面地与村党支部书记和两位百岁老人合影留念。听完简要汇报后,他说:“吐鲁番的葡萄很好,要大力发展,增加栽种面积,你们的规划很好。”“一定要依靠科学发展农业。粮食生产也不能放松。”“吐鲁番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向国家申请进行勘探开发,要让人民尽快富起来。”语气中融入一片深情。乐声响起,吐鲁番地区的文艺工作者涌进葡萄园,为邓小平等领导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欢歌笑语伴着葡萄沟清冽的流水,传得很远很远……

重视新疆稳定

在1981年8月的这次视察新疆期间,邓小平对新疆稳定作了重要指示。他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是自治区。法律上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今年下半年开人大常委会,把它肯定下来。”“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处理谁。”

邓小平明确指示,对思想作风正派,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突出工作表现和一定资历的同志,要大胆提上来,甚至放到自治区很高的领导位置上。他说:“选拔民族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干部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新疆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选拔干部主要看德才,年龄要考虑;考虑年龄不要忽视德才,要讲德、讲才。干部选拔不能只靠组织部门,那样有很多事情你就不知道,或者不明确。”“必须考察干部的实绩,实实在在的政绩,实际工作情况,考察群众拥护不拥护。”“要有这两个条件,就不会出大的问题。要建立一个制度,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提升、培训等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这都是很原则的问题,能保证建设好干部队伍。”他还提到,干部终身制要解决,再不解决就要误党、误军、误国。

邓小平最后强调,新疆最近民族团结出现了好的局面,工作有进步,一定要继续努力。

关心兵团建设

邓小平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和兵团人的关怀令人难忘。建立生产建设兵团时,他是参与者;恢复生产建设兵团时,他是决策者、有力的支持者。

1962年6月,邓小平在陪同周恩来接见有关负责同志时,要求加强兵团武装力量,组建值班连队,要在中苏边境建立国营农(牧、林)场带。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值班连队上去了就不要下来。”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生产建设兵团从农四、五、六、七、八、十师和兵团直属单位抽调选派干部、工人组成工作队,奔赴指定地点执行任务。8月,中央军委决定,生产建设兵团两年内组建300个齐装满员的民兵值班连。11月,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向自治区党委写了关于建立边境农场的报告,自治区党委作了批复。生产建设兵团在伊犁、塔城、博乐、阿勒泰等地长达2019公里、纵深10至30公里的边境线上,建立了58个边境农场,筑起了一条被誉为“生命界碑”的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此外,邓小平对国营农场的经济发展也作过重要指示。1962年5月,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讨论国营农场问题时指出,国营农场的家当已经不小,就是没有管好,看来是个管理问题,要搞多种经营。农场是有优越性的,现在关键是如何发挥它的优越性。要总结经验。农场必须有“几定”,定员、定额和责任制、经济核算制,才算办企业。据此,生产建设兵团认真研究国营农场的特点,大搞多种经营,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经济建设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到1966年,兵团事业达到全盛时期,职工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文革”期间,生产建设兵团被撤销。1977年7月,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后,仍然关注着兵团。1978年2月,国家农垦总局经过深入调查,提出了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但由于当时一些领导对生产建设兵团认识不同,建议未能实现。于是,邓小平指派熟悉新疆情况的王震兼管新疆的工作。1981年6月30日,王震结合新疆实际情况,致信邓小平,正式提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7月1日,邓小平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报告,代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1年12月发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从1983年起,生产建设兵团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初步搞活了兵团经济。生产建设兵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展,主要还是邓小平关于恢复生产建设兵团英明决策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摘自《中国民族报》)

(责编:吴昊、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