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四川党的建设

集体经济明星村——郫都区战旗村,加快发展迈大步

土地入市:盘活“沉睡”的资本

 范吴瑕

2018年01月08日15:32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建筑,配套完整的基础设施……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一个集旅游、酒店、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景观带正在形成。而与普通的国有土地性质不同,这块13.447亩的土地是全省“第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

以“土地入市”为契机,战旗村的集体资产被盘活,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资本,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专业化,农民脚下的土地正释放出改革的红利。

入市改革,土地资本被唤醒

2015年,郫都区战旗村被确定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原有的村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用地入市拍卖,以705.9675万元的总价成交。

在将土地入市交易前,战旗村走过了不寻常的十余年探索之路。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战旗村曾先后办过酒厂、复合肥厂、砖厂等。“但受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很难发展壮大,村集体资产也无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加上企业无序、不规范的发展模式,最后只能关停。”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说。

这一关停,土地也随之闲置下来。“少则一两年,多达五六年。”土地的闲置,让高德敏很无奈,“还要请人看守,更别说收入了。”

战旗村“两委”开始思考新的出路——从村集体改革开始。2003年起,战旗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政策机遇,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体系等,在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产业。

2015年,借助“土地入市”改革机遇,村集体资产突破2000万元,“沉睡”的土地开始被唤醒。

入市,意味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同价同权,其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将入市后获得的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改善村上的面貌,乡村旅游也有了发展的基础。‘第五季香境’明年就会开业,至少能解决上百人的就业问题。”高德敏激动地说。

回忆土地刚入市的时候,高德敏说很不容易,“改革的过程中,牵涉到很多问题,比如主体是谁,成员有哪些,利益该如何分配?”

为此,战旗村创新成立了战旗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市场主体,锁定1704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将集体经济股份量化给每一个村民,让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在战旗村的入市改革探索下,郫都区先后编制出台了21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办法,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资源整合,搅动乡村产业“活水”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释放出土地改革的红利,更成为助推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源。

在战旗村,有着成都“小普罗旺斯”之称的“妈妈农庄”是四川第一家规模化薰衣草种植基地,是“一三联动、以旅助农”的典型代表。

“我们打造的‘第五季香境’项目就是依托‘妈妈农庄’建成集餐饮、旅游、酒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四川迈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贤勇说。

入市带来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远远不是战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尽头,高德敏又有了新的盘算,“乡村十八坊”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土地入市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村民获得最大的红利,让村集体经济有更大的发展。”高德敏说,构思是前提,而土地入市带来的资金给构思插上了起飞的翅膀,“‘乡村十八坊’以作坊式经营为主,设立豆瓣坊、酱油坊、酿酒坊、陶艺坊等,利用本地的工匠资源,还原旧时的作坊生产方式,打造农耕文化。”

现在,“乡村十八坊”已开工建设,高德敏带笔者穿过门前的牌坊,一路讲解着他对这个项目的构思。古旧的圆木,古色古香的青瓦,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围墙,让人对建成后的“乡村十八坊”充满了憧憬,“预计明年‘乡村十八坊’一期就能开门迎客”。

“相比出让土地、租赁土地,‘乡村十八坊’是牢牢地将经营权、收益权把握在村集体当中,真正让更多的红利留在老百姓自己的手中。”高德敏介绍,村庄的建设,都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民代表民主协商之后而实施的。

在入市改革的机遇下,郫都区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建立农耕体验园160多家,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资源被彻底盘活。

村美民富,村民赢得更多红利

“乡村变景区,一到周末到处都是游客。”战旗村村民金小伟喜不自胜地说,以前主要靠种地为生,自从2011年家里的土地流转出来后,就开了一家农家客栈,周末的时候十多个房间都能住满。

“而且现在村上引进了产业,我和老伴都在村里打工,家门口就能就业。”说起现在的生活,金小伟的脸上是满满的幸福感。

首宗土地入市改革后,村民们不仅迎来了创业增收的机遇,更让战旗村1704名集体组织经济成员又有了一笔新的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分红。2015年战旗村人均分红520元,人均收入直接增加800元左右。

“2016年,人均分红有1000多元,日子是越来越好了。”金小伟说。

在郫都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利益,都能在集体经济收入中体现。按照内部分配的“二八原则”,出让净收益的20%用于成员现金分红,其余80%作为村集体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购买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村公共基础设施等。

2016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2500万元,年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00余元。

这一数字还在增长,郫都区通过入市改革让农村的土地财产权得以实现。据统计,郫都区已完成33宗399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获得成交价款2.53亿元,相关农民集体及个人共获得了1.7亿元的土地收入,其中约1.36亿元用于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发展,约3400万元用于农民股东的现金分配。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