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推动用学术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8年01月05日10:39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进 一 步 加 大 教 学 改 革 力 度推 动 用 学 术 讲 好 党 的 十 九 大 精 神

今天的会议,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也是我到中央党校以来参加的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刚才教务部所作的工作通报和部署,我都同意。今天,我集中讲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推动用学术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问题。因为是从教学改革角度谈的,有些意见可能会传导给同志们一些压力,希望大家有个思想准备,更希望大家能形成共识,把压力变成动力。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史国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首要的政治任务,更是党校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学懂、弄通、做实”的学习贯彻方法论,明确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陈希同志昨天下午来校调研,也突出强调了中央党校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并且对抓好这方面教学、讲出效果和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我们下一步的教学要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来开展,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体班次教学的必修课和重点内容,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目前全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已经进入深度解读阶段。所谓深度解读,就是从理论层面对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判断、重大政治命题、重大战略决策进行深入阐释。一年前我在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党校教师要“用学术讲政治”。这个要求落实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就是要结合中央党校职能,用学术讲十九大精神。这学期为办好进修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题班,在十九大开幕之后,教务部就面向全校公开招标,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现在从学员的评估情况看,这些课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学术含量需要加强。这说明,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真正找准并回应学员的关切,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严谨的学理分析讲清楚十九大的新精神,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员真正学懂弄通做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是当前摆在党校全体教师面前最重大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有高度自觉,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在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提出落实“用学术讲政治”可以先打造几堂样板课,供大家观摩学习。这半年来,教务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如何用学术讲政治”大讨论,大家讨论很热烈,对“用学术讲政治”有了高度认同。在此基础上,又从七部两院推选出两堂课作为样板课先行打造。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打磨,祝灵君和王道勇两位教授的样板课已经在全校范围试讲,我和校委的同志也去听了。虽然这两堂课还有进一步提升完善的空间,但总体上我看还是比较好地体现了“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值得肯定。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是在打造样板课的过程中带动广大教师自觉把握政治方向和学术标准,将样板课全面铺开,让“用学术讲政治”更好地落地,让更多的教师用学术讲好十九大精神。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仅仅靠两堂样板课肯定是不够的。据我了解,不少教师对“用学术讲政治”普遍感觉有压力,实施起来还有畏难情绪。十九大报告提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是对全党的要求,把这个要求落实到党校,体现在教师身上,我认为“用学术讲政治”就是一种具体形式。“用学术讲政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有相关的机制去推动落实。目前我们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说明教学管理机制改革还没有到位。要让“用学术讲政治”真正落地,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用机制引导大家自觉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讲好十九大精神。最近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下一步教学改革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的“指挥棒”,既体现教学的导向,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要引导大家用学术讲好十九大精神,就要发挥好教学“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对教学评估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

党校课堂是一个神圣的讲坛,是贯彻中央精神、帮助学员增强理论自觉和党性修养的地方。“用学术讲政治”不仅要求讲的内容是政治,而且还要求教师讲课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校所有的主业主课都是政治,所以讲政治的关键,首先是要做到“守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校“在政治上必须有更高要求”。怎样才是更高的要求?我认为首先就是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讲课的第一位要求,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校讲台不出“杂音”和“噪音”。基于这一点,是不是可以考虑将教学评估中“遵守政治纪律”一项单列,与上课效果分开评估,而且实行一票否决。如果学员认为你在“遵守政治纪律”方面有问题,打了不合格,经查属实,那么你整堂课就不合格。之所以作这样的调整,就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讲课纪律的高度重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讲课的刚性要求,是高压线也是底线,决不可触碰。

我们强调“用学术讲政治”,不仅要讲中央的论断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中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论断,背后的理论支持是什么。现在我们的课有不少还是在用文件解释文件,用事实解释事实,或者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贴标签。对这样的课,学员是不满意的。我听到学员反映,说某某老师讲课“缺乏相应的学术功底,没有从学理上讲明白,让人听了似懂非懂”;还有学员说:“有的教师讲课总是喜欢讲一些生活常识和个人看法,生活常识不等于理论,个人看法不能替代严肃的理论思考,其实学员最想听听老师用学理怎么分析。”从学员评分看,目前我们教师讲课普遍缺乏的就是学理。我让教务部做过统计分析,从本学期不同班次教学评估的平均水平看,全校平均分为9.46,其中“问题导向”与“理论阐述”的评估分数是相对较低的,平均分在9.3左右;而“理论阐述”的评估分更低,仅9.2左右。由此可见,“理论阐述”是我们目前讲课中的最大短板。

当然,我们所说的“学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不是想当然、似是而非的学理,更不是西方一些观点的比附和套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实际上是要求我们有自己的理论框架。

为了强调理论阐述,可以考虑对现行的教学评估体系进行改革,重点是提高“问题导向”与“理论阐述”的权重。“问题导向”评估权重从30%调整为35%,“理论阐述”的权重从原来的30%调整为55%,“讲课艺术”仍占10%。对调整之后评估分数的变化,我也请教务部作了测算,他们告诉我有这样几种可能。第一种:如果你现在分数比较高,并且主要是因为理论阐释受到学员的好评,那么调整之后分数会更高;第二种:如果你现在分数比较高,但主要不是因为理论阐释得的高分,调整之后分数就可能会下降;第三种:如果你现在分数比较低,主要原因就在于理论阐述不够,调整之后分数可能会更低。教务部用上学期和本学期不同班次的评估数据作了模拟分析,发现调整之后最大的差距可以到0.3分。也就是说,原来得9分的,现在就可能只有8.7分了。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调整评估体系的目的,是让大家对“用学术讲政治”真正重视起来,随时提醒自己讲课一定要有学理逻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善于用学术框架去分析阐释问题,用学术为政治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重视科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进一步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

教学评估既是“指挥棒”,又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晴雨表”。通过学员评分,既能体现教师的讲课水平,又可以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实现“以评促改”。据我了解,老师们对待教学评估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年轻教师要更重视一些,而一旦评上教授后,有的教师就不那么重视了。这说明,现在的教学评估对资深教授的激励约束还不够。想利用教学评估推动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必须把评估与教师的相关待遇挂钩,进一步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

在教学方面的激励,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花钱的激励,比如这学期我们出台了新的奖励办法,对每个班教学效果好的第一、二、三名给予奖励,评上精品课的和样板课打造成功的也给予奖励;另一种是不直接花钱的激励,包括评职称、聘岗和选聘创新工程的首席专家等等。对前一种直接花钱的激励,已经有了实施细则,教务部正在逐一兑现;而后一种不直接花钱的激励,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规定,但刚性不够。比如在职称评定中可以规定,近三年来教学平均成绩低于全校平均分的,连续两次被末位调整的,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再比如聘岗,特别是教授二级岗的评聘,应该在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我听到一些教师反映,说目前的评聘方式有失科学和公允,极少数评上二级岗以上的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教学引领示范作用。我认为这些意见应该重视。有激励就得有竞争,有竞争就得有规则,要使激励有效,就应该建立更加公平的竞争择优机制,让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人到更加合适的岗位上去。

下一步要加大教学评估分数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尤其要提高职称参评的门槛。讲好课是教师的天职,作为党校教师,更要“在其位谋其事”“在其位谋其本”,这个“事”就是教学,这个“本”就是课堂。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理应成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对教学效果好的,在同等条件下理所当然要优先;而教学效果不好的,比如近三年来教学平均成绩低于授课班次的平均分,或者连续两次被末位调整的教师,可以考虑暂时不要评职称。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妨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讲课的弱项在哪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教学水平上去了,评职称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二级岗教授的评聘更要有硬约束。评聘二级岗教授,是对一名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度肯定,具有标杆、示范效应。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既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进取、不断攀登。这是对一名二级岗教授的基本要求。因此,以后对二级岗教授的评聘,也要把讲课情况作为首要条件。具体来说,近三年的教学平均成绩不低于全校的平均分,应该成为评聘二级岗教授的资格条件,近三年内获得过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的教师要优先。

对选聘创新工程的首席专家也要有硬约束。我们的创新工程名称就是“教学和智库建设创新工程”,既然是创新工程的首席专家,就意味着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力,不仅学术研究能力强,而且教学效果也很突出。因此,除了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也应成为选聘首席专家的重要条件。作为一个部门的首席专家,近三年内主体班教学评估至少要获得前三名,平均成绩要高于全校的平均分。

有了以上这几条“硬约束”,我们教师改进教学的动力就会增强。大家面对的标准是一样的,面临的机会也是一样的。通过机制解决动力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大减少教研部门内部的矛盾。聘谁当二级岗教授,选谁当首席专家,靠的是机制,有明确的标准,既不论资排辈,也不由哪个领导说了算,这样的改革方向应该会得到多数教师的拥护。

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用学术讲政治”的平台

落实“用学术讲政治”,不仅要一手抓改革,还要一手抓提高。教务部、七部两院等教学相关部门要为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搭建好平台。“用学术讲政治”,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有学术功底。我看到教务部开学初印发的“教学情况反映”中,有教师在全校大讨论中说,“有学有术,才能讲好政治”。的确,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教师必须自己先有学术功底,才谈得上“用学术讲政治”。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搭平台就是为了帮助教师补学术短板,增强“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

治学没有捷径,必须从读经典开始。建议下学期教务部面向全校教师开设“经典讲堂”,经典讲堂其实就是教师辅导讲座,通过这个平台,向教师介绍经典著作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一方面,要把校外一些知名的、公认的学术大家请进来,请他们来给教师讲马列经典,讲各学科的经典;另一方面,要鼓励我们自己的教师讲经典。怎么鼓励呢?我建议也可以给予相应的激励,比如以资助奖励的方式,选派教师围绕一部经典进行讲读。再比如,凡是在“经典讲堂”获得好评的讲座课,可以视同获得讲课第一名予以奖励。

在社会科学领域,文史哲经是相通的。某一学科的理论框架,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马克思既是哲学家,也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务部开设经典讲堂,将来无论是讲哪个学科的经典,我们教师都应该参加,教务部要抓好考勤。试想一下,如果每学期大家都能听几堂经典讲座课,我们就会更有学术底气,“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也会越来越强。长期坚持下去,党校教学的气象就会焕然一新。

除了抓经典讲堂,建议教务部加强对讲稿的把关,定期抽查讲稿,对不符合“用学术讲政治”要求的,要及时退改。在不久前的一次校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一位同志发言时提出,教师写课堂讲稿,要像写学术文章那样下功夫。我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对教师备课讲课,也要增加把关环节,特别是对公开招标的讲题,在正式上课前要组织试讲。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七部两院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公开评课。评课既可以评好的,也可以评被末位调整的课,由教务部组织教研部门的领导和一定范围的教师,一起讨论交流,评一评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如何改进。这种评课既是一种观摩学习,教教相长,也是一次集体备课,专家会诊,有助于教师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相互学习借鉴,扬长避短。

最后我想讲一讲党校教师在这次“用学术讲政治”改革中应有的大局观和担当精神。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作为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用学术讲政治”是对党校教学更高的要求,对党校教师来说既是更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原来讲课驾轻就熟的教师,现在可能不再熟悉了,或者不那么得心应手了。面对教学的新要求,难免会有阵痛,我们要去主动适应、主动改变。我曾经讲过,能不能推进教学改革,考验的是教务部的执行能力;能不能落实教学改革,考验的是七部两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责任担当。

七部两院的教师是改革的实践者,在改革中一定要有大局观和担当精神。要把教学改革放到干部教育事业的大局、党的事业大局中去考虑。衡量我们党校教师是否具有大局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落实“用学术讲政治”,教师要敢于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路径依赖,要勇于创新,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教师的信任。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心怀党校事业大局,心怀党的事业大局,就会有坚定的信念和不竭的进取动力,就一定能用学术讲好十九大精神,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党校人的贡献!

(何毅亭,本文系作者2018年1月4日在中央党校2018年第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编:任一林、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