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大兴安岭“美化家园拥抱文明”促乡村振兴

2017年12月12日09:12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大兴安岭“美化家园拥抱文明”促乡村振兴

初冬时节,大兴安岭接连降下两场雪,大地覆盖上了一片银白。记者沿加漠公路从南到北穿行采访时,看到沿路的村庄林场,清一色白墙红瓦的住宅格外吸引眼球,宽阔的水泥道路不见一处垃圾,村中路边是整齐的绿化小树,不少人家的房檐底下挂着一串串的红辣椒和山丁子,呈现出一种宁静、淡雅的诗意,一幅幅崭新的新农村画卷不断呈现在记者面前。

“这几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推动了改善农村林场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大兴安岭的众多村镇林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说起美丽乡村建设,大兴安岭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办公室副主任王世才如数家珍。

大兴安岭地区从2015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地区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推进合力,积极开展如“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攻坚战”“美化家园、拥抱文明”等活动,对全区农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按照不同的县区和地域,在沿线江河、道路上形成不同的建设风格,重点推进中心村、示范林场、乡村合一、城中村城郊村建设,对农村林场危房进行改造,消灭D级危房,建设砖瓦房,沿路、沿江、沿河的村屯面貌一新,一个个美丽的乡村林场营造出“一路生态一路景”的田园风貌。

“以前,我们乡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有的村‘板障子’东倒西歪,垃圾杂物填满边沟。”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党委书记马占成说。近年来,这个只有4000多人口的少数民族乡以抓产业发展为重点,把村容村貌、景观建设作为提升点,修建排水沟4000米,维护田间道路16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8盏。同时,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各村成立由贫困户组成的环卫队,专门负责保洁工作,对全乡17户贫困户房屋进行维修改造,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经过几年努力,成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

“自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开始以来,我们农村的环境面貌变化可大了,绿化更多了,乱堆乱放不见了。”村民陈丽说:“我每天晚饭后都会出来散步,闻着花草的芳香,别提心里多舒畅了。”

针对一些村民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度不高,大兴安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包村,村两委成员包户,党员积极分子包人,对重点户、重点人进行一对一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晓率达100%。同时,结合爱国卫生活动,与各村屯林场居民签订《环境卫生治理责任状》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环境要美化,硬件要更新,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要丰富起来。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大兴安岭重点打造本土牌,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民族风情村,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开设钓鱼场、建设河塘、博物馆、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全面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墙、改圈“六改”工程,集中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五乱”现象,开展净化、美化、硬化、绿化“四化”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大兴安岭全区已建成特色种植业村31个、特色养殖业村12个、乡村旅游村15个、农产品加工村4个、劳务输出村4个,建成省级三星级以上星级村44个。

王世才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大兴安岭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闫捍江 记者刘大泳)

(责编:孙爽、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