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辽宁《党支部书记》

想为敢为善为

国网天津电力滨海供电公司运检部第四党支部副书记 张黎明

2017年12月04日10:11    来源:党支部书记

我已经在电力抢修一线工作了31年。作为配电抢修一班班长、“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我始终不忘初心,在坎坷中坚守,在收获中进步。这些年,我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今年,又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这既是对我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的。

首先,要想为。我认为,想为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敬畏之心,负起责任,用心坚守。

就拿我干了30多年的抢修工作来说,我们的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我要求自己首先技术必须过硬,这样遇到故障和紧急情况才能做到有底气、得心应手。其次,对设备及地理信息等要做到熟记于心。同事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活地图”,我知道自己的“活地图”确实比百度、高德地图好使,因为那是我用自己的脚一步一步量出来的,事故来了,我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性质和位置,为尽快恢复送电赢得宝贵时间。此外,我还经常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复盘”,坚持利用班前会和班后会总结分析、固化经验,形成抢修“案例库”“百宝书”等,关键时刻指导队员们高效抢修。

在我看来,作为产业工人,工作要讲究不将就,简单的事坚持做、用心做,就能做精,就能成为专家。

其次,要敢为。我认为,敢为就是不固步自封,敢于创新求突破,立足小改革发挥大作用。

做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电力工匠”,用“工匠精神”来提升岗位技能,是我对自己的期许。抢修工作是个有强度也有危险性的技术活儿,我琢磨,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将劳动强度、工作危险降下来?于是,我就从抢修设备上着手,将平日积攒下来的资料整理出来,寻找技术创新的突破口。我把多年来遇到的近万个故障进行总结分析,形成50多个案例,总结出“急修案例库工作法”和“抢修百宝书”,用录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向身边员工传授,将其中常用的11条抢修小经验、8大抢修技巧、9个经典案例印成“口袋本”,遇到故障,大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去按图索骥、解决问题。这几年,我通过学习构建城市能源互联网、打造“快高新”高端服务等,深刻体会到“颠覆式”创新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今年,紧跟信息通讯新技术、人工智能等在配网抢修方面的应用,我也加快了创新的脚步。为提高配网智能化水平和带电作业效率,我们正在开展带电作业机器人、无人机等研究,争取在高科技研发领域有所突破。在我看来,作为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立足岗位把工作干好、干出彩,这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最后,要善为。我认为,对工作要有一种传承和担当精神,要有为民情怀,带领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我们带队伍、搞创新,力求让员工有想法更有办法、有见地更有天地。近6年来,依托天津公司职工创新孵化基地、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和班组创新工作坊三级联动,我们实现技术革新326项,其中134项获得国家专利,21项成果填补智能电网建设空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还带出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其中9人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166人提升了技能等级。作为“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多年来我带领队员秉承“服务没有最好,创新却能更好”的理念,通过开展“五进”“节能互助,照亮邻里”等志愿服务项目,以“让老百姓感觉不到停电”为目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让员工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倡导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弘扬并践行“工匠精神”,还需要我们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在日常工作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做好每一项工作,促进职业素养和习惯的养成。

总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党支部副书记,我一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不忘初心,灯火情深,继续做好匠心路上的“取经人”,为国家繁荣和企业发展再立新功!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