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勇立潮头的活力之源——全面深化改革的浙江实践

记者 吴坚

2017年11月28日15:26    来源:今日浙江

潮起钱江竞奔流,直挂云帆向涛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五年来,浙江认真贯彻中央改革要求,高站位,强担当,革故鼎新,真抓实干,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省乐章。

五年来,随着一个个带有探索性、突破性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开花,一场深刻变革在浙江大地孕育迸发,推动浙江走在前列。

对标中央部署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强省

改革,当代浙江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与30多年前相比,浙江今天的改革语境已经时移势异。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共同构成沉甸甸的时代之问:经过30多年持续接力,改革如何继续前行?

浙江对标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旗帜鲜明地树起改革强省工作导向,从立柱架梁、建章立制到压实责任,向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聚焦发力。

2013年11月,省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明确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路线、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全会召开后不久,省委即成立了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省委改革办和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7个专项小组。

2014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重点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将全会确定的293项重点改革任务进行责任分解。

自此,每年年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都会制定领导小组的年度工作要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以及7个专项工作小组的年度改革工作计划,精心筹划。省领导亲自领衔重大突破改革项目工作方案,以省领导亲力亲为抓改革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攻克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项目。

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省委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一步步精心谋篇布局,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航程。

2016年,浙江率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改革工作机制切实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的意见》,为各项改革工作提供制度规范。

今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省党代会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突出改革强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从开局之年的全面播种、次第开花,到关键之年的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深化之年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浙江全面深化改革正势不可当而又扎实有序地抵达既定目标。

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较大的改革破冰试水,一个个以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砸开。浙江的深刻变革,正是在直面时代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既有总体目标,又有路径规划,既有问题导向,又有价值取向,这是一场大胆的探索、豪迈的跨越,更是浙江改革史上的又一次重新开启、伟大出发。

构建四梁八柱

改革呈现统筹推进良好态势

“全面”,是新时期浙江改革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五年来,浙江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统筹推进的良好态势。

——经济领域。率先推行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立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综合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在破解供需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上率先突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改革,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创新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民主法制领域。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全面推行人大为民办实事票决制;深入推进政协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制定实施省政协专门委员会、界别与省党政部门对口联系制度;深入推进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完善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加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出台防止冤假错案33项制度,开展杭州(国家)网络法院试点;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制定法律援助服务规范,完善法律顾问相关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探索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的新途径新方法。

——文化领域。深化省级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市县媒体深化改革;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完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三项全国改革试点;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探索建立省级国有文化单位激励机制,继续完善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社会领域。稳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深化民办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强化“三医”联动推进综合医改试点;推进以足球改革发展为龙头的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居住证制度;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安全生产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健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生态文明领域。建立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多元投入”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建立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完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率先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落实海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改革经营性用海与公益性用海审查审批制度。

——党的建设领域。修订完善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出台《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完善干部工作“上、下、管、育、爱”制度体系;完善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机制;高质量完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组建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深入推进以落实“两个责任”“两个为主”和实现“两个全覆盖”为重点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群团组织改革。

五年来,浙江已累计完成76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90多个重点突破改革项目。

“最多跑一次”

牵引带动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 

新一轮改革大潮汹涌澎湃,怎样从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突出重围?怎样在千头万绪的工作推进中找到支点?如何在改革“深水区”的攻坚克难中铿锵前行?浙江从政府自身改起,针对群众、企业反映集中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方面,亮出改革的金字招牌:“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能一次办结甚至“零上门”。2016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2017年1月,“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省政府重点工作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只是减少企业、群众到政府机构办事次数的改革,实质是一场深远的改革实践,它推动政府权力边界再界定,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多方面优化政府供给,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是“放管服”改革的浙江“升级版”。

举一纲而万目张。这项改革自去年年底正式提出以来,浙江把“最多跑一次”当作“牛鼻子”盯着抓、反复抓,并以此牵引带动各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最新一份改革“成绩单”显示:

省级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773项,设区市本级平均845项,县(市、区)平均732项,都达到同级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事项的80%以上。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已在浙江全省推开。市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领域综合窗口,都已设立并运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变为找“政府”,从部门“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部门行政权力变为行政责任。“信息孤岛”等顽疾正在被大刀阔斧破除。

营商环境、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投资审批领域,在全国率先推进建设、人防、消防施工图审查“多审合一”,一般项目的图审时间从55天压缩到20天以内。

便民服务领域,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结果互认”等方式,率先在不动产交易登记方面实现全程“最多跑一次”。目前,群众办理二手房交易过户,正常情况下前台受理后不超过50分钟就可以办结。

目前,浙江“最多跑一次”事项已覆盖80%左右的行政权力事项,预计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

有专家说,“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省委践行“八八战略”关于“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的具体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盆景”变“风景”

为全国改革提供实践样本

省委书记车俊强调,浙江要高质量完成中央赋予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就要努力在提供最优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在营造最佳营商环境上先人一拍,在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上快人一步。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排头兵,五年来,浙江承担了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六大国家改革任务,探索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重大改革试点的浙江实践样板。我省现有省级及以上改革试点211项,其中“国字号”试点27项,。

浙江甩开膀子干、勇蹚深水区,力争早日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让“盆景”变“风景”,为全国改革提供更多生动的实践样本。

浙江的“国字号”改革试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这些改革试点为抓手,浙江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先行先试阶段,向全国改革样板迈进。

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五年来,温州纵深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取得全国首批民营银行、首部民间融资管理地方性法规等16项先行先试成果,其中9项在全国或全省复制推广。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探索构建六大体系,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打造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201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杭州综试区初步探索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围推广。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创立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开通了横贯亚欧大陆的“义新欧”国际班列。2016年义乌外贸出口额比2010年增长了10倍,占全国的1/62。

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自示范点建设以来,嘉善已形成了一批有目共睹的实践成果:探索走出了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路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协调发展路子、平原地区践行“两山”科学论断的绿色发展路子、主动接轨大都市的开放发展路子、普惠均衡的共享发展路子。

今年4月1日,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浙江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口。根据总体方案,试验区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拓展新型贸易投资方式、金融管理、通关监管等5个方面的试点内容。同时,浙江自贸试验区还将建设国际矿石中转基地;对接国际航空产业转移,打造舟山航空产业,探索服务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和通关监管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更宽的视野,高水平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浙江样板”。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一大批改革试点也积极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 “浙江样板”。

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一批重量级试点相继落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等加速推进……“国字号”改革列车在浙江高歌猛进,正因为浙江有深厚的改革文化、担当的改革精神、良好的改革基础。

同时,省委、省政府围绕一些重点领域改革,精心选择若干市、县(市、区)开展试点:在杭州市、嘉兴市、长兴县、新昌县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打造科技创新的示范区、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区以及制度创新的先行区;在浦江县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着力打造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样板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示范区、全面从严治党标杆区……一个个试点担负起为浙江闯关、为全国改革探路的时代使命。

人民为中心

以群众获得感衡量改革成效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浙江把群众获得感作为第一标尺,以人民为中心来推进改革,以获得感来衡量改革成效,赢得群众支持。

在改革的推动下,过去5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现年均增长9.3%和1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至2.07,26个欠发达县集体“摘帽”,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从污水横流回到清波荡漾,发端于基层并已上升为国家制度的河长制,成为浙江深化改革的一个生动样本。2013年,浙江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创新河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目前浙江为4万多条河流及湖泊配备了共6万余名“河长”。河长制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省已基本清除“黑、臭、脏”等感官污染,“昔日臭水塘,今日莲花香”的沿岸村庄比比皆是。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且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

群众急需政府做什么实事,请人大代表来票决;政府如何实施实事工程,人大代表全程追踪监督。这是宁海县改革的经验。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在宁海召开现场交流会,我省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

浙江群众参与政府决策还有另一种重要载体:每年要实施哪些实事项目,省政府都会提前通过网络等渠道征求,群众投票集中的民生实事,将被优先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每到年中、年末,省级政府又会公布民生实事落实“成绩单”,接受群众监督。

在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消除改革落地中的“堵点”“痛点”和“盲点”过程中,在明确承担改革任务的主管单位是抓改革任务督察落实的主责单位的基础上,浙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作用,直接走进办事群众中,听他们“倒苦水”,把情况一一记录在册,汇总反馈,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省委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切实让群众更加深切体验到改革带来的红利、有更多的获得感。

改革实效如何,浙江实行开门式评议改革,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改革。2016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重大改革项目第三方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浙江在国内率先建立起重大改革项目第三方评估制度,以开门式评议,集中民智,群策群力,切实增加了公众的改革获得感、提高了改革实效,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澎湃动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行稳致远的“浙江号”正用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动力,在实现“两个高水平”航道上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