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2日11:20 来源:法制日报
连日来,党的十九大吸引了世界目光。探究中国道路成功和十九大对世界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国际社会如何看待此次会议?他们对于未来中国发展走向有什么期待?
10月28日,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学习的78个国家137名外国高级军官学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家政要、中国军方人员,以及党的十九大代表进行了互动研讨。
据悉,从10月9日起,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组织137名外国高级军官学员分两路进行实地教学,同时探寻中国。其中一路南下,从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到中共一大会址,巡礼洋山港、世博会博物馆、超算中心,再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尔后走上小平小道,最后到达井冈山,踏上朱毛挑粮小道;另一路西行,深入革命圣地延安,在国防大学的前身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现场教学了解中共早期革命人才培养,之后转场梁家河村参观。
在参观学习和参观之旅中,外军学员们都在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从“两条小道”走向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撰写了考察学习体会,掀起了热议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和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热潮。
“真实的中国,是我在这次参观考察中所看到的。”来自马其顿的约万诺夫斯基中校说。
见学:八一广场上观看十九大开幕
来中国之前,除了四大发明和长城、故宫,约万诺夫斯基对当代中国印象最深的只有高铁。当他踏上中国的土地后,便不断感到震惊和兴奋。
“气派的机场,平整的公路,高大崭新的建筑物和商场,方便的城市交通与地铁,飞驰的汽车,繁华的街道,这是中国的首都北京。”
而更真实的中国,是约万诺夫斯基在国防大学组织的考察中看到的。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南昌,他看到很多城市、村庄在新建大楼,大部分是住宅楼,“这意味着政府为人民提供了好居所”。
来自巴西的祖科上校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他认为延安精神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它诞生于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贫穷农村。
让孟加拉拉什德空军准将感到惊奇的是,8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严格地被坚持了下来。“这些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对于安排这次考察的目的,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院长徐辉表示,要了解今日中国,就必须了解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了解其建党使命和治国理政的基本纲领和大政方针,因此,有了这次“学习和思考之旅”。
10月18日上午,南线参观团抵达南昌时,恰逢十九大开幕。当时南昌八一广场上的电子大屏幕正直播十九大开幕盛况,中外军官驻足观看,徐辉现场为外国学员翻译讲解会议内容。此前,他们刚刚在上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十九大是中国共产党又一次重要会议,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行动力。”来自孟加拉的马赫布准将说:“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探寻:中国经验与中国特色有哪些
去革命老区考察和十九大召开,为外国军官提供了了解中国的最佳教科书。他们在十九大报告的字里行间,寻找着中国经验。
“中国特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远景规划的能力很强。我们的国家就没法做远景规划。”阿根廷多斯上校在论坛上说。
规划,成为外国人理解未来中国的切入点。
“你可以想象一个国家能放眼到2050年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籍专家高大伟说:“中国就可以。因为中国有独特的治理结构,可以这样去考虑问题。”
防务与战略研究英语班的学员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一位欧洲外军学员表示,在那里看到的经验也是“广泛、系统、周密的规划”,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有着明确目标和远景系统规划的成功范例。
祖科则从另一个维度看中国经验。他在延安考察时看到一条关于熊猫的新闻后产生了联想:十九大、美丽中国、延安精神,这三者有着内在联系。中国政府用几十年的努力保护大熊猫,使得大熊猫不再濒危,生态的保护让美丽中国成为热词,“这三者都说明不畏艰险、长远规划和坚韧不拔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首先是信任。中国的成功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成功的基础之上取得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政治力量能够像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告诉记者:“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未来这样的关系也有赖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
“所谓中国智慧和方案,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特色,我们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发展。他们看到中国的发展方式,也需要结合本国情况借鉴。”19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共识: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中国的全球化愿景: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班的高级军官绝大多数都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成为一个最广泛参与的议题。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型区域性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计划总投资额高达520亿美元,将通过建设一条基于公路、铁路和能源管道的走廊,将中国西部与巴基斯坦海港城市瓜达尔连接起来。这个项目计划在15年内分成4个阶段完成,涉及51项工程。
巴基斯坦海军上校沙夫夸特认为,该项目不仅会改善巴基斯坦的经济状况,还会给巴基斯坦带来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正如我国总理所说,它将改变巴基斯坦的格局:一些沿途村庄将成为货运中转站,刺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经济走廊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克服失业和扶贫。”
沙夫夸特进一步解释到,希望能成为“一带一路”的标杆,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的成功,展示出中国的承诺,并向其他国家传达一个信息:他们能够从“一带一路”项目中获得最大受益。
连接“一带一路”的,首先是公路、铁路、通信……最终将是人心。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认为,整个世界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正逐步深入,硬件固然很重要,但这恰恰是最容易的部分。而现在中国想走得更远,不能只靠硬实力,也要靠软实力,包括人文往来、教育、科学、交流、语言、互相欣赏彼此的历史文化等等。
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牵头地位,让很多外国军官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想象。一位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体现了很多国家对一个更平等互利的世界格局的期待,他们都希望从中受益。(记者 陈丽平 通讯员 唐宏 罗金沐)
相关专题 |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