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5年来,海口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将生态文明建设措施落实到各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

“大优强”发动省会主引擎 生态指引海口新征程

2017年10月14日15:58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大优强”发动省会主引擎 生态指引海口新征程

 

俯瞰海口湾,万绿园、世纪公园、滨海公园连成一片。 记者 李幸璜 摄

椰城夜景美 海口市滨海大道迷人的夜景。自海口城市景观亮化工程一期示范段完工后,74万盏灯通过点光源在滨海大道建筑立面上展示出不同图案,给市民、游客呈现不一样的海口风情。记者 张杰 摄

湿地公园靓 海口美舍河湿地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的植被构成了相对丰富的植被景观,为野生动物、珍稀鸟类提供了生态栖息地。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口是游客眼中正在美丽蜕变的滨海之城,也是市民宜业宜居的幸福之城,更是肩负着全省责任和担当的中心之城。

过去5年,海口主动适应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强管理、促改革、惠民生,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让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

“扶持海口做大做优做强、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省委书记刘赐贵对海口寄予厚望。

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要求,海口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机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积极构建“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加快推进琼州海峡经济带和“海澄文”一体化,努力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扛起“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省会城市责任担当。

洁净、美丽的海口将重心落在了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上,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正在践行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生态之城正在崛起 处处宜居令人向往

有3句话,海口的干部张口即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口凤翔街道党政办郭滟牢牢记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自2013年国家把PM2.5的监测纳入74个城市的信息发布中,海口空气质量年年稳居第一。5年来,海口叫响了环境品牌的同时,也在思索品牌的维护、发展和效益。

海口并没有单纯固守着空气好,而是时不我待地开始了32个水体治理和湿地城市建设。要“还景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造福子孙后代。”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态度坚决。

尽管海口湿地类型丰富,资源不可或缺,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对全市湿地造成了一定破坏。以美舍河为首的水体治理,水岸同治,立足于生态文明理念修复生态、恢复湿地。

“顶格处罚”“严管重罚”频频出现在海口环保问题和违法案件中。海口尝试建立与生态系统完整性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四套班子领导都当上了“河长”;又打破区域、流域和陆海界限,创新出“湾长制”,以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

今年9月1日海口市人大通过、9月27日海南省人大批准了《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用立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立法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速,用立法保护生态治理成果。

“海口羊山湿地水质好,我们去看水菜花!”“溜达到美舍河边散步吧,现在鱼和鸟都多了,但不能捕鱼、抓鸟哦!”海口市民对生态资本如数家珍,意识加强的同时,良好的生态带来的是幸福感与获得感。

“腾笼换鸟”拉“骨架” “海口元素”强经济

10月2日,3架水上飞机徐徐滑行至海口湾起降水域,旋即升空,在海口湾上飞行。

古时“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崖州流放之路,浓缩成不到10分钟的海峡飞越之旅,由此折射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势头,进而激发“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强烈愿望。

5年前,海口的主城区还不包括西海岸,与江东片区的联系还不强,琼山虽并进了海口,但道路狭小,灵山、长流等城乡结合部看上去根本不像城市……原有的“一亩三分地”如何“腾笼换鸟”?此后海口“骨架”不断拉伸。如今“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让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为了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海口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省会经济首位度进一步提升。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与两次强台风的正面袭击,海口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实现了“千百万”的跨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前三,民间投资占八成。

5年来,省会经济圈总量不断增强。紧紧围绕全省“十二个重点产业”“六类园区”“百千工程”等工作部署,海口先后出台互联网、金融、影视等产业引导政策,逐步构建起以开放型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旅游和文化、体育、影视等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产值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金融业全省占比过半,连续五年获“中国会展名城”称号,超百亿医药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的97%……

站在新起点上,海口以“大发展、大合作、大开放、大生态”为指导理念,把能量辐射到周边市县乃至省外,致力于将生态之城美名、将更多“海口元素”传播出去,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资源将目标锁定优秀项目。今年初,海口市委、市政府紧锣密鼓地在北京、上海等经济重点地区开展密集招商活动,一批项目成功签约,一批达成合作意向,一批500强企业布局海口。“十三五”规划中,海口谋划了总投资约9000亿元的重大领域项目储备,其中包括海口至湛江高铁、G15沈海高速海口段等国家级规划。

民生指向公共改革 发展更具城市气质

今年春节前后驱车经过海口西海岸,突然眼前一亮,大海尽收眼底。原来是道路边厚重的灌木被移除,“透光见海”了。

与此同时,海口主干道绿化带也在逐步改造。挺拔秀丽的树木立于草地上,白天树叶间蓝天映衬,夜晚草地里射灯反衬,简约大气的城市形象脱颖而出。

由生态重塑来改善城市生活品质,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的海口探索,让发展与管理并重,让城市更有自己的气质。

始于两年前举全市之力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简称“双创”)行动,通过找差距、补短板,让海口迅速实现了经济建设、市容市貌、群众观念、干部作风、市民素质、社会治安6个明显转变。2000多条背街小巷得以改造,农贸市场全面升级至全国一流水平,15分钟便民生活圈和特色餐饮街“精致”了“人间烟火”,镇墟改造和棚户改造高起点规划;“门前三包”、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建筑、占道经营等18个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诚信海口、公益海口、海口城市管家三大网络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市慈善总会、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全市各类注册志愿者数量激增,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崇德向善、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双创”明显提升了海口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注入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但如何保持成果,下一步往哪儿发力?“城市更新”为海口“双创”升级指明了方向。

为海口“量身定制”的城市更新计划,围绕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总体目标,以民生指向和战略导向为行动纲领,对生态、交通、空间、设施、文化、社会6大系统专项进行布局。“不仅是物质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推动公共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功能体系的完善与提升,进而带来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及城市治理等各个方面协调的、长远的、可持续的改善和提高。”张琦指出海口城市更新的意义。

老百姓有任何困难,一拨12345热线电话,人人能感受到身边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的政府。如今热线“指挥棒”“绣花针”“连心桥”作用成为海口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典型。更有这个城市的多规合一、百镇千村、农村五网、旅游警察改革和建设,以及菜篮子、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值得期待。(记者 刘贡 计思佳 见习记者 梁君穷

(责编:沈王一、闫妍)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