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坚
2017年10月10日14:13 来源:湖南日报
柴立元在2013年第十二届东亚资源再生技术国际会议上致辞。(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档案】
今年51岁的柴立元,党龄已有30年。作为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20多年如一日投身于教学、科研第一线,领衔创建了冶金环境工程学科、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创新团队,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
【故事】
在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楼的背后,有一座柴立元和团队搭建的重金属废水处理站:占地仅200多平方米、位置偏僻、装置看起来也不尖端,被人戏称为“乡镇企业的简易工棚”。
但就是在这样的“简易工棚”里,柴立元带领他的团队研制出多项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全过程的国家发明与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青山绿水提供了重大科技支撑。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水。一直以来,传统方法在利用石灰和沉淀废水中的重金属时,因废水中重金属浓度高、种类杂,很难“抓住”全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后仍难以达到国家最新发布的排放标准,还会产生大量的淤泥。
“1只手很难同时抓住10个东西,如果有10只手呢?”柴立元萌生一个想法:能不能在废水中加入一种多配位基团,这样就能同时“抓住”众多重金属离子,从而净化处理废水?有了想法就行动。柴立元和团队立马开始实验,2009年,他们发现某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具备这种功能,随后通过生物技术和化学方法融合,研制出生物药剂,终于攻克难关。
这项“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成功应用于株冶,实现企业年减排废水500万吨。处理后的废水,不仅能达到最新国家标准,废水回用率由传统的50%提高到90%。
2011年,这项技术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如今,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50多家重点企业推广应用。其中湘江流域已经全面应用,累积回用废水过亿立方米,减排重金属超过200吨。
废水处治技术的突破,又为柴立元钻研废渣处治开拓了思路。废渣中的类金属砷是致癌的剧毒性物质。由于废渣中常伴有金、银等金属,因此,传统治理方法片面追求金银高价金属回收,忽视砷污染防控,容易造成砷污染。
如何既保证金银金属回收,又防止砷污染?柴立元和团队又开始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选择性脱砷剂,发明了砷与有价金属强化分离的新工艺,研发了高压富氧高效脱砷装置,使得选择性脱砷率达97.42%,为含砷固废深度利用提供技术保障。这项“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研究成果已在省内外十余家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推广应用。
【心愿】
柴立元:“作为教育和科研一线的工作者和党员代表,我将把教书育人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做好,努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先进技术,为打造青山绿水不懈奋斗。”
相关专题 |
· 关注十九大代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