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调旧育新满盘活

王海涛 胡海林

2017年10月07日11:00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调旧育新满盘活

滚石上山,攻坚克难,辽宁经济正在逐步走出低谷、走出困境。
  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为2.4%和2.1%,经济发展呈现筑底企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毋庸置疑,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
  辽宁振兴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与支持。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四个着力”,并指出东北地区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
  2016年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62号文件的相继印发,进一步为我省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三个推进”。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强力推进结构调整。
  优化存量,提升增量,调旧育新满盘活。一个时期以来,我省以决策之稳,推动结构调整之进,激发市场之活,助力振兴发展。

  凝聚共识 稳固优势谋布局

  新常态下,辽宁经济发展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增速放缓,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具体来看,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难适应市场需求,而新兴产业发展偏慢、力量偏弱。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阻碍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因而,推进结构调整,成为振兴发展的关键抉择。
  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调了之”:既要兼顾当前经济稳增长,又需着眼长远发展;要优化存量,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增量;保持定力,但不能不敢作为,要立足优势奋发有为。

凝聚共识,我省稳扎稳打,谋篇布局结构调整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长春座谈会讲话仅过了几天,2015年7月22日,我省即下发《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切实以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行动,凝聚智慧力量,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担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新突破。

一个月后,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强调,要持之以恒、心无旁骛地抓实体经济,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省委、省政府态度之鲜明,意志之坚决,向全省上下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时不我待,决不能错过这一轮结构调整的最佳窗口期。

2016年两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以结构性改革撬动发展全局,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驱动,做好结构调整的大文章,把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当年12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辽宁今后一个时期的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内涵: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以三次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产业转型,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升级。

2017年3月起,我省连续召开多次会议,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三个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系列方案。把三次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7月,省长陈求发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上,对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进行了再部署: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补齐县域经济短板,抓好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落实。

9月,李希到本溪、鞍山等地调研时指出,企业是推进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主阵地”,要加大研发力量,创新管理模式,升级工艺设备,依靠创新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牢记教诲,不忘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为行动指南,我省认真制定了指导性、操作性强的路线图,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

汇集力量 进退有序突重围

结构调整具体怎么调?考验的是智慧和耐力。

老工业基地振兴立足于产业基础,在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结构调整这场攻坚战中,辽宁进退有序突重围。

当前,在我省的三次产业中,工业占比下降隐含着作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源泉的制造业“空心化”风险。从工业内部结构看,目前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比重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工业是辽宁发展的根基,辽宁下定决心通过结构调整再创工业辉煌。重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辽宁省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指引我省工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今年,辽宁着力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又组织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企业帮扶工作力度,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寻求突破。我省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置于航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等八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我省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连续两年合理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推进设施农业、中药材、食用菌生产,加快品种优化、技术革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服务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推进服务业结构调整,我省着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初步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贯彻落实 《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全省各地区紧紧围绕产业优化升级,推进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结构调整中,我省保持着战略的定力和发展的耐心,展现了进退有序的大智慧。进时果断有力,做足加法,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创新驱动;退时有条不紊,做实减法,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

优化产业结构,我省各地各部门凝心聚力,驰而不息,为振兴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鼓足干劲 活力迸发万目张

今年前8个月,我省10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项目达到36个,完成投资额220亿元,增长15.3%;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8%;2016年9月,辽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以0.9%的涨幅结束长达51个月的负增长,而至今年8月已扩大至7.4%。

2015年,辽宁新登记市场主体近43万户,次年新增48万户,今年仅前8个月即新增40.7万户,同比增长32.1%……

看两组有形之数,可见我省经济筑底企稳、稳中向好之势。

数字的背后,是我省各地各部门鼓足干劲,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从而释放了市场动能和企业潜能,提升了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从企业、产业和地区的视角,可以清晰看到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大连瓦轴集团有限公司对此感同身受。这家前几年还在为吃饭发愁的老国企脱胎换骨。集团董事长孟伟介绍,他们先后在美国、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实施海外本土战略,积极吸收转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对标国际高端汽车轴承,将产品推进欧美高档汽车配套链,其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由10%提高到25%以上,中高端产品占比由30%提高到50%以上。

深化结构调整,为沈阳装备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5月19日,华晨宝马75万平方米的新大东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成为宝马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基地; 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落户浑南,主要开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及系统研发,预计明年实现投产。

鞍钢集团面对钢铁行业严峻态势,科学谋划,深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销售战略调整,累计化解粗钢产能362万吨,不断充实完善市场需求旺盛的不锈钢,使企业扭亏脱困。

与此同时,省内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也因结构调整得以增强:

在沈阳经济区,沈阳就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在沿海经济带,形成了以大连为龙头,加快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带动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互联、互补、互动发展;在辽西北地区,朝阳围绕“五个一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共签下260余个项目。

结构调整事关振兴发展全局,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没有捷径,只有征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群策群力、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持久战,重塑老工业基地辉煌。

(责编:高巍、闫妍)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