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家门口的客厅,生活比年轻时还扎劲”

钱治华

2017年10月06日11:07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家门口的客厅,生活比年轻时还扎劲” 江南二村居民:“邻里汇”环境好活动多,真是惬意

  人物档案

  钱治华,71岁,江南二村居民

  整个小区的老邻居们家家户户都有了一间新“客厅”,斜土街道新开了一家属于我们居民自己的“江南邻里汇”。邻里汇里有这么多活动,生活比年轻的时候还“扎劲”(有趣)

  ■本报记者 舒抒 整理

  我叫钱治华,今年71岁。1977年3月,我刚结婚不久,单位分了房,我有幸住进江南二村,和不少江南造船厂的职工成为了好邻居。但40年过去,江南新村从当年很“扎台型”的工人新村,到如今变成老旧的“高龄”小区,我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稍微宽敞点,下次再有客人来,不怕没地方坐。

  今年5月18日,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不止我,整个小区的老邻居们家家户户都有了一间新“客厅”,在靠近小区东门的大木桥路600弄,斜土街道新开了一家属于我们居民自己的“江南邻里汇”。

  邻里汇“开张”第一天,我第一次进来,看到橙黄两色相间的大厅、高档的健身器材、柔软的沙发和整洁的活动室,环境好得让人忍不住走来走去,想把每个角落都看个遍。

  但也有邻居担心,这么好的地方会不会只是“做做样子”。没想到,街道邀请很多居民来邻里汇参观,请大家发现哪里不足就直言不讳。江南一村一位从事设计工作的居民说,一楼聊天吧的座位对着大门口,私密性不强,建议把里面的书柜和桌椅调换位置。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书柜还根据另一位居民的创意,改造成了英文单词“READ”(阅读)的字样。看到居民自己的建议这么被重视,我们为这个“家门口的客厅”出谋划策的劲头也更足了。

  邻里汇的一楼设有社区卫生站、老年助餐室、健身房、健康咨询站和聊天吧,二楼是大活动室、露台和拥有10张床位的长者照护之家,三楼则是晚托班教室、敞开式书吧和一大片宽敞明亮的花园阳台。

  每周二,我来邻里汇做志愿者,都要负责填写大厅墙上一张巨大的课程表,上面是每周不同时段居民们的活动内容,有法律咨询、家电维修讲座、家政服务咨询、众创空间头脑风暴、太极拳、小苗成长营地等活动,老人、小孩的需求都能满足。

  所有活动中,人气最高的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小苗成长营地”。下转◆4版(上接第1版)每周五,几个“85后”年轻人带着十余位“小居民”在顶楼花园学习植物种植、咖啡渣制肥等知识。这些年轻人都来自社会公益组织,他们说,2014年上海出台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

  现在,周一我都会固定参加社区法律咨询小组的学习,周二和周四到邻里汇做志愿服务。每周三、周五,还有各式各样的书画、篆刻、太极拳、八段锦课程,都是居民们一起商量出来、大家感兴趣的课程,社区学校有专门的老师来为大家授课。

  每天8时30分,邻里汇一开门,有需要的居民就能到一楼的社区卫生站看病,中午卫生站的医生会为居民去医院拿药,居民下午直接来邻里汇取药就行,非常方便。6月初有老同事来看我,我把他带到邻里汇的二楼活动室,两个人坐在一起喝茶、叙旧、看书报杂志,真的有种久违的惬意。

  其实这个“家门口的客厅”来之不易。邻里汇所在的大楼,最早是江南造船厂的老年职工活动室和江南新村卫生站,街道盘下了这栋楼重新装修、加固,才有了如今这座高三层、面积1200平方米的“大客厅”。以前我们来老年活动室,也就是打打牌、下下棋、聊聊天,现在邻里汇里有这么多活动,生活比年轻的时候还“扎劲”(有趣)。

  听说今年年底前,“邻里汇”温暖的橙色招牌就将挂满徐汇区所有13个街镇,能第一批享受邻里汇的“家门口”服务,我很骄傲,也为自己生活的上海感到自豪。

(责编:高巍、闫妍)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