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陆战新锐乘风起航——从陆军某空中突击旅看我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

冯 雨 张 宇 记者 周 远

2017年10月02日14:41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陆战新锐乘风起航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挟风裹雷,滚滚铁流贯空而来。盛夏,朱日和训练场,18架直升机低空轰鸣而来。降落,漫天烟尘中,180名全副武装的官兵打开直升机舱门鱼贯而出,迅速占领有利位置,展开战斗队形。

  很少有人知道,也很难让人相信:机降官兵们所在的陆军某空中突击旅,重组还不足百天。

  从白手起家,到具备机降、绳降能力,改革重塑开启后,传统步兵“飞起来”的速度让人惊叹。这背后,是这支部队迎难而上、夙兴夜寐的重塑历程。

  9月中旬,记者专程来到这个空中突击旅,近距离聆听他们的转型故事,感受我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的铿锵步伐。

  到底新在何处——

  找准战位定蓝图

  梳理此次史上“最牛军改”,人们会发现其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破“旧”立“新”。

  放眼全军,一批批装备老旧的部队被裁撤并改,一茬茬新质作战力量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无人机、电子对抗、合成部队走上舞台,为我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陆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变的标志性力量——空中突击旅应运而生。

  “组建新质作战力量,就是要把我们作为主战主用的刀尖子,在战场上一击制敌!”谈及旅队的成立,该旅党委“一班人”都很自豪。组建之初,转型到底怎么转,是以地面力量为主,还是突出空中力量,大家思想认识上存在分歧。

  存在迷茫的不只是党委“一班人”,面对新岗位新任务,有的机关干部“白+黑”“5+2”,依然找不准用力方向;有的基层主官只顾理顺关系,训练新课目却无从下手;还有部分战士简单认为“合编就是为了让协同更方便”。

  “官兵感到迷茫,主要是对新单位的职能定位、建设方向认识不清。”旅长武自强一语中的。部队转型重塑开局上路,各项工作同步展开,如果思想不统一、目标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忙乱甚至跑偏迷向。该旅首先从党委“一班人”自身抓起,自觉围绕“找准定位、推进转型”召开专题研讨会,统一思想认识,规划转型蓝图。

  同时,机关干部一报到,立刻组织学习新单位建设论证报告,明晰新单位建设规划路线图;及时开展专题教育,采取领导分工上大课,讲清新单位的职能定位、地位作用和建设方向,廓清官兵思想迷雾。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同这个空中突击旅一样,不少新质作战力量部队组建伊始都面临着怎么科学定位的问题。

  由陆军部队转型的某海军陆战旅,既注重向老牌海军陆战旅学习,又注重学习把握新型海军陆战部队的新要求、新定位。他们把自己的陆战经验与海战理念相结合,探索全新训练模式和作战样式,开局就瞄准新型海军陆战旅转型重塑。

  如何开局启新——

  攻坚克难勇担当

  俗话说,头三脚难踢,新质作战力量建设更是这样。

  合编组建之初,人才库配套建设和训练场地升级改造成为摆在这个空中突击旅党委面前的两大难题。

  “人才是引领新质战斗力发展的重要推手,是新质战斗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该旅政委周林介绍,作为一支陆军新锐力量,打造新质战斗力,培养一支懂空地指挥、能驾驭装备、善科学管理的骨干人才方阵迫在眉睫。

  为此,该旅依托友邻单位、军队院校、科研院所、装备承制单位等,遴选优秀骨干力量送出去培训,并积极邀请院校专家、兄弟单位专业人才等到部队驻地,面对面、手把手教授官兵。

  他们常态化组织旅建制内飞行员、空(地)勤、突击步兵、作战支援等专业研讨交流、交叉代职和封闭集训,加快推进各级指挥员向合成指挥员转变。

  该旅原有的训练场地只能满足原来兵种单独训练需求,难以满足合编后合成训练要求,而且新的使命任务带来新的训练课目,同样也迫切呼唤训练场地升级改造。

  在该旅突击二营,营长付元坤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旅队组建之初索降训练的图片,图片下方是400米障碍壕沟,上方是用脚手架搭起的架子,一名突击队员正在进行索降训练。“这是在机关指导下,官兵自主创新设计的临时索降训练场,带着新鲜感,大家都训练得很努力。”付营长说。

  放眼全军,各新质作战力量部队在困难面前都积极主动作为:某合成旅和某海军陆战旅制订《人才培养三年规划》打造人才方阵;某特战旅采取同类装备代替训、结合场地模拟训的方式探索组训方法;某导弹旅成立党员突击队保证新装备按时形成战斗力……

  怎么日新月异——

  演训场上战味浓

  新质作战力量转型建设,军事训练是基本途径。

  抓绳离机、转体滑降、着陆离绳……记者在太行山脉腹地某训练场看到,伴随着直升机轰鸣声,下士王祥宜快速平稳着地,一个漂亮的转身卧倒后,旋即进入战位……

  王祥宜的成功转型生动说明,昨日的传统步兵今天已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然而,实现这样的跨越并非一件易事。

  王祥宜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组织机降训练的场景:初登直升机,大家既兴奋又好奇,四处张望。没过多久,持续的震动、巨大的轰鸣、闷热的空气,让不少战友出现了晕机呕吐现象……

  其实晕机只是个开始,最大的难点是索降。第一次索降训练,同一机组的突击队员在舱门口犹豫不决。

  “我先来!”王祥宜径直走向舱门,一个漂亮转身,平稳着地,队员们紧随其后完成了一次新的“跨越”。从此,每次试训新课目、更换新器材、开赴新场地,党员骨干第一个训、第一个用、第一个跳成为常态,一个个高难度、高危险的训练课目顺利实施。

  前不久的一次演练中,数十架直升机依次向陌生地域低空突进。

  “通信中断。”飞行途中,飞行员姜喜稳所在编队突遭电磁干扰。“2号突击分队遭遇打击,请求火力支援!”即将到达预定打击地域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姜喜稳有些措手不及。经历多重考验后,姜喜稳在其他机种的掩护下,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掩护地面分队实施突击行动。

  “不仅训练难度大了,就连培训也更丰富了。”姜喜稳告诉记者,以前他参加的培训都是关于飞行的,旅成立后,合成作战、多兵种知识、沙盘堆置等都走进了课堂。空地融合、协同作战已成为飞行员头脑中新的关键词。

  走进多个新质作战力量部队,处处可见火热的训练场景。一次抢滩登陆演练中,某海军陆战旅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在“敌”岸滩防御中“撕开口子”,为后续梯队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创造机会;空降兵某旅借助心理行为训练场,提高官兵心理素质……

  上图:空中突击机群投入演练。 记者 范显海摄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