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1日09:17 来源:光明日报
为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来自汤显祖的故乡中国江西抚州的演员在英国莎士比亚故居花园表演戏曲。新华社发
黔东南黄岗村村民表演侗族大歌。记者 李韵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引发传统文化热潮。资料图片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传统文化这五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推进传统文化资源梳理
五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大规模梳理,统筹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等15个重点计划项目,组织编纂《复兴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开展可移动文物、古籍文献、美术馆藏品等文化资源普查,健全文物、非遗、古籍等名录体系,进一步清理文化遗产家底。此外,实施了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显著改善,防火、防盗、防破坏成效明显。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随即启动,对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体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据悉,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已经形成了11000余册、约18亿字的资料,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其中50%经过了数字化转化。
五年来,我国先后通过四次全国性调查,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目前,在已确定的传统村落中,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缮,70%以上的村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大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住建部已启动濒危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来遏制传统村落的衰败趋势。
开拓传统文化传播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五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都有力地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园林、中国节日,以及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屡屡走出国门。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仅在国内上演,还走出国门,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文明互鉴的思考,推动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
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对外文化贸易蓬勃发展,大量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的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
五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出版物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如扶持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员,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我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愈发深入。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搭建起了中外思想对话的桥梁。
焕发传统文化新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五年来,文化工作者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文化文物单位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出了一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创的“领跑者”,故宫博物院开发了8000余种文创产品,体现出“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流行文化元素”的定位。而博物馆展陈水平也显著提升,精品展览深受群众青睐。如2016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海昏侯大展”,精选了代表性文物380余件(套),观众如潮,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在时代语境下的传播模式不断改进,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增加了文化娱乐性和吸引力。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引发了全民关注的热潮,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网络游戏《天下3》《仙剑》等,也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年来,文化遗产价值更加深入人心。传统节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期间的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彰显魅力,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展会广受关注,丝绸之路、花山岩画、珠算、二十四节气等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获成功,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丰富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国传统节日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记者 郭超)
相关专题 |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