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重庆当代党员

一份有“厚度”的脱贫答卷

——云阳县泥溪镇脱贫攻坚“赶考”记

2017年09月18日09:29    来源:当代党员

2017年9月4日,当记者一行来到云阳县泥溪镇时,已是下午3点。

驻足在泥溪镇政府楼前,环视四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条并排拉开的大型横幅,其中一条写着:“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为重庆市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中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泥溪镇已经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在脱贫攻坚的‘赶考’路上,泥溪虽然还面临不少难题,但我们有信心确保今年内如期脱贫、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把这份有‘厚度’的脱贫答卷写在人民心坎上。”泥溪镇相关负责人说。

补齐短板

在泥溪镇场镇短暂停留后,记者径直奔向协和村。

沿着盘山公路,穿梭在群山环抱、满目苍绿的山野,村民新居、金色梯田、千亩牡丹园、万仞潭獐峡谷等一一从眼前掠过,让人不禁疑惑:眼前的画面是怎样与一个深度贫困村画起等号的?

下午3点50分,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协和村便民服务中心,听云阳县交委派驻协和村的“第一书记”白俊摆起了龙门阵。

协和村的变化,还得从脚下的这条路说起。

以前,村里与外界的联系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平时村民去场镇赶集来回得花大半天的时间。除了出行不便,不少村民住的还是土墙危房,吃水用电没有保障,大片土地闲置撂荒……

“如果基础设施没有改善,协和村的脱贫就无从谈起。”白俊感慨道。

协和村的窘境,是泥溪镇各个贫困村都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泥溪镇的落后,是多种困难叠加的结果,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这也成为泥溪镇脱贫攻坚面临的‘第一大考’。”泥溪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泥溪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采取村民“一事一议”集资,整合扶贫、土地复垦、国土整治资金,广泛动员成功人士捐资等方式,加快完善基础实施建设。

“这几年,镇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少下功夫,赢得了村民的点赞。我们协和村也不例外。”白俊说。

自2014年以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协和村完成硬化通畅路12.5公里,村里有了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移动通信机站;整治山坪塘15口,修建人行便道9000米,覆盖农户达100%。

政策到户

2017年9月5日,一大早,纵林村六组的向信树给三头猪喂食后,便急匆匆地往村便民服务中心赶去。

一个小时后,向信树赶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咧着嘴对工作人员说:“麻烦帮我娃儿……这份贫困证明材料……盖个章。”

向信树是纵林村有名的贫困户。他智力相对低弱,说话也不怎么利索,其母张帮秀向记者介绍了家里的情况。

“我儿媳妇在外务工时走丢了,孙子向真平正读高中,而我又患了严重的疾病,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基本在温饱线上挣扎。”

对于向信树这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又有因学、因病等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该如何脱贫?

“这就需要精准落实到户政策,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兜底、医疗救助等政策落地。只有这样,才能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泥溪镇相关负责人说。

在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干部帮助下,向信树申请落实了深度D级危房改造补助金、到户产业补助金,向真平每年也能得到教育资助。

截至8月底,泥溪镇到户产业扶持418户1605人,占在家贫困户的95%;教育资助963人次;贫困人口合作医疗保险、“精准脱贫保”参保率达100%,376名贫困人口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范围,居家康复定额救助34人;落实“两线合一”低保兜底316人;完成C、D级危房改造62户,易地扶贫搬迁115户。

产业“造血”

9月5日下午,迎着丝丝细雨,我们走进胜利村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数万段木桩整齐排列,菌棒上面挂满了肥厚的木耳。几位菌农喜笑颜开,正采摘鲜嫩的木耳。

泥溪镇森林资源丰富,其中尤其以青杠树居多,被誉为重庆市的“黑木耳之乡”。

近年来,泥溪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并通过引导村民成立泥溪镇南山峡黑木耳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广泛发动当地农户种植黑木耳,实现产值500万元,户均收入9600元。

在泥溪镇黑木耳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亲近自然、感受田园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也在悄然兴起。

不久前,刚开园迎客的泥溪农耕故土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该园位于泥溪镇石缸村,是以巴渝农耕文化为背景,集旅游、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展示农耕特色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景点。

“开园以来,忙得脚不沾地,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400多人,每天的营业额上万元。”故土园负责人梁兵兴奋地说。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包吃包住,一个月2000多元,我再也不担心会返贫了。”在故土园当保安的贫困户张长生喜滋滋地说。

精准帮扶

9月6日上午,胜利村六组的徐济生来到自家羊圈,看着栅栏里来回乱窜的几十只山羊,心中说不出的欢喜。

徐济生以前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如今依靠发展牛羊养殖,成功脱贫摘帽,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大户。

时光倒转至2015年。徐济生因为儿时的一场意外,落下了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两个娃儿正在念初中,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生活的愁云一直笼罩在徐济生头上,让他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直到村里来了一支驻村扶贫工作队,这样的状况才有了改善。因为,徐济生有了他的结对帮扶人——扶贫干部龚波。

“贫困不可怕,只要有战胜贫困的勇气和决心,你脱贫不算大问题……”龚波了解徐济生的生活困难后,一边帮他树立信心,一边寻思着合适的脱贫门路。

最终,龚波为徐济生量身定做了牛羊养殖项目,并努力为他筹集资金和解决养殖技术难题。

“使劲儿干,我这个贫困户的帽子才能摘掉。”重燃生活信心的徐济生,通过自力更生和勤劳的双手,走出生活的泥潭,成为村里有名的脱贫典型。

如今,泥溪镇像徐济生这样的“脱贫典型”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逐渐消除,全镇上下正形成一种勤劳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记者离开胜利村时,传来一个好消息:明天泥溪镇又将迎来市政协扶贫集团派驻的六位“第一书记”。(记者 谭诗赏 杨继朋)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闫妍)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