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2017年09月13日08:0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中国这么大,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同,一个省那么大,各个地区也不同。所以,我们搞农业,主张每个地区独立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1978年10月3日,邓小平会见泰国新闻代表团时指出:马克思讲过,农业是基础。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毛主席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首先抓农业。农业解决得不好,要拖工业的后腿。邓小平说:“中国这么大,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同,一个省那么大,各个地区也不同。所以,我们搞农业,主张每个地区独立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再次复出,恢复工作。十年浩劫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农村问题尤为严重。怎样解决农村问题,成了摆在邓小平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他首先从扭转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着手,指出:“从长远来讲,要注意农村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要逐步缩小剪刀差。将来要考虑提高粮价。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积极性,这是很大的政策。”对于人们已经形成的固有思想观念,邓小平也有意识地进行敲打,提醒人们要根据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发展生产。在天津视察时,他说:“大队、小队都有特殊性,不能划框框,不能鼓励懒汉。过去不能碰‘禁区’,谁独立思考就好像是同毛主席对着干。实际上毛主席是真正讲实事求是的。”1978年10月,他又强调:“我们搞农业,主张每个地区独立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总的说来,邓小平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给农民自主权,使他们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方式进行生产。

  邓小平说过:“我们农村改革之所以见效,就是因为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改革实际上就是从给农民自主权开始的,打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取消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诸多限制,允许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选择生产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合理有序地流动就业。农村改革,纠正了违背经济规律的“一刀切”“瞎指挥”和“大锅饭”等做法,把农民的手脚放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因而非常见效。

  (记者 武娟 整理)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