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蔡奇:立足搞活未来科学城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徐飞鹏 范俊生

2017年09月11日08:5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立足搞活未来科学城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日前,市委书记蔡奇到昌平区就推进未来科学城规划建设调查研究。他强调,要立足搞活未来科学城,努力实现由建设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向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转变,由服务保障央属国企创新向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转变,由单一功能区建设向多点支撑、全域联动转变,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一同调研。

未来科学城是以引进央企研发机构和海外人才为重点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又一主平台。北京科技商务区是其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蔡奇、陈吉宁来到商务区核心区域-巩华城地块,察看规划建设情况。经过近500年的风雨,巩华城东城门和部分城墙依然屹立。蔡奇要求保护好文物古迹,周边规划建设要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在未来科学城,蔡奇察看了光启国际创新基地项目。光启集团专注超材料技术,是军民融合领域的领先企业。蔡奇说,军民融合前景广阔,希望你们在北京布局、更好发展,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蔡奇强调,未来科学城处在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连接点上。“三城一区”要连成一个走廊,关键看未来科学城。要编制好未来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着重引导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抓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争取率先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技术标准、研发中心和创新型企业。

蔡奇指出,盘活存量资源是搞活未来科学城的关键。要解决好闲置地块问题,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建立以研发投入为核心指标的评价机制,对投入强度偏低的要提醒采取措施,对未开工的要再评估,对新引进的要设定门槛。要加强与央企主管部门沟通协商,以未来科学城为政策区,共同研究鼓励央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的政策,探索在央企试行北京市鼓励创新的28条措施,调动已入驻央企的积极性。在与央企合作的同时,要创造条件引入民营研发机构、转制科研院所等各类研发主体,推动形成混合型的研发主体格局。要用好科创基金,加强与种子基金、孵化基金、风投资金的合作,善于发现、培育和扶持有潜力、有后劲、有爆发力的初创型创新企业。支持发展“双创”平台,推动科学城活力形成。

蔡奇要求深化央地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引导入驻央企科研机构打开“围墙”搞协同创新,吸收其他科研单位共同合作,研究平台向企业与社会开放,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整合一批央企、高校、民企,建立未来科学城协同创新研究院,并借力促进沙河高教园区与未来科学城形成科技研发良性互动。要量身定制引进政策,把中关村引才政策覆盖到未来科学城,加大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的力度,打造海外人才高地。

蔡奇指出,科学城是“科学+城”。这个“城” 就是公共服务配套,就是留人环境。要抓紧补充文化、体育、金融、商业等服务配套,提高教育、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要重视解决职住平衡,增加居住用地,改善科学城外部交通。

陈吉宁指出,规划建设好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当前要注意解决两方面问题:一要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选择成功者易,选择奋斗者难。要解决好如何选择企业的问题,建立专业化的机构、平台和队伍,完善创新企业的评估和筛选机制,既要扩大视野,也要做深做细,努力留下符合首都定位、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好企业、好项目;要解决好优质企业如何扶持的问题,市区两级政府要有本扶持账,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帮助企业尽快成长。二要扎实做好科技园向科学城的转变。加强空间统筹、功能统筹,处理好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的关系,在发展中不断明确定位,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深化聚焦,进一步明确科学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配套服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推动国企与民企、科学家与企业家、大院大所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增强科学城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力。

市领导阴和俊、魏小东、崔述强、隋振江,市政府秘书长李伟一同调研。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