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6日14:33 来源:贵州日报
8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姑妈回家”活动,使施秉县双井镇翁西村格外热闹。当天,200余老少“姑妈”(外嫁姑娘)从东西南北赶回来,齐聚娘家,评卫生、提建议、唱歌跳舞、撒粑粑、吃宴席……
“娘家变漂亮了,我们也有面子。”40出头的刘林英嫁到了施秉县城,对于娘家的发展变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河水清澈、民居亮丽、亭台檐翘、广场宽阔、寨门古朴……天蓝地净水清,翁西变得有“颜值”更有“气质”,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可是半年前,翁西还是一个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村庄。
而今颇具“小桥流水”韵味的河道,曾经是遍地垃圾的臭水河,为清运累积多年的垃圾,村民耗时600余个劳动日。
曾有个别村民认为“清洁卫生浪费时间”,不愿配合。翁西通过五户“联保”督促,请姑妈们“出山”做工作。“‘姑妈’说话有分量,翁西变清洁,有她们的功劳。”翁西村支书张百成说。
通过河道整治、污水工程、重修仿古寨门等项目实施,翁西的硬件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今年5月,该县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翁西的清洁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双井镇创造性地开展“捡垃圾、攒积分、兑奖品”活动,通过筹资万余元(含物品),购买多种日用品,制成垃圾兑换明细表,让村民家喻户晓。
6月底,双井镇在翁西小学设立首个垃圾兑换点,200余小学生成了“环保小卫士”,早上“带着垃圾来上学”,课前排队交垃圾。
“10个玻璃瓶换一包盐,20个塑料瓶换一块香皂……”5年级的何飘飘对垃圾兑换明细表倒背如流,并分类积攒矿泉水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带去学校兑换铅笔、钢笔、食盐、洗洁精、肥皂、牙膏、洗衣粉等奖品。
每周四上午,一辆装有肥皂、洗衣粉、牙刷牙膏、食盐等日用品的皮卡车,响着喇叭在翁西村内转悠,村民提着各种垃圾,按需求兑换日用品。
每户村民家均有两个塑料桶,用于收集室内垃圾。村内间隔一定距离,有竹子搭的“垃圾屋”。爱护环境,已经蔚然成风。
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则由4位村民共同维护。他们分两班,从农户家收集垃圾后,进行简单分类,或焚烧、或堆积、或转交镇里。
施秉是旅游大县,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55%。去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
“搞好环境卫生是村庄发展的第一步。”张百成说,翁西耕地少,没有像样的产业希望村民能早日吃上“生态饭”、“旅游饭”。
■链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省政府将“开展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1000个村庄整治”,作为全省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5月初,黔东南州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该州各地迅速行动,群策群力,开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业废弃物、疏浚河道沟塘等方面的整治,使乡村迈向“内在美、处处美、持久美、风尚美、发展美”。
相关专题 |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