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分享到:

(闽之秀)

让生态美成为永续优势——访福建省省长于伟国

记者  蒋升阳

2017年08月22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美高铁穿越福建茶乡。
  陈琦辉摄

八闽大地,山青,水秀,空气好。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缘此,福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016年,福建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全优,Ⅰ—Ⅲ类水质占比96.5%。9个设区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8.4%,PM2.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福建是如何创造并保持良好生态优势的呢?近日,记者采访了福建省省长于伟国。

记者: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福建是如何做到一脉相承、久久为功的?

于伟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顺应人民群众期盼,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态省建设战略,亲自担任福建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指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从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实践推动、法治保障等全面开启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新征程。到中央工作后,习总书记多次对福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11月习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又殷切希望我们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福建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持一脉相承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落实到各类规划、具体项目和日常工作中,全面推进“洁净蓝天”“清新水域”“清洁土壤”三大工程,着力打造“清新福建”,努力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福建被确立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记者: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方面,福建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于伟国:习总书记强调:“福建等生态文明试验区要突出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为其他地区探索改革的路子”。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确定的6个方面38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比如,实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管理,优化干部绩效考核指标,把环保工作比重由2%提高到10%,对没有完成环保任务或发生环境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在干部提拔使用和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对约占全省县(市、区)总数40%的34个县(市),取消国内生产总值考核指标,把考核重点放在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上;全面开展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坚持责任共担、水质优先,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受益程度、保护责任、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筹措和分配资金,全面建立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闽江、九龙江、敖江等3条跨设区市的重点流域全部实行上下游补偿机制,投入补偿资金30亿元,三条流域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2012年的96.3%提高到2016年的97.7%;探索开展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置换、收储、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给予林农补偿,调整为生态公益林,使林农山上的“摇钱树”变为了绿色“不动产”,有效破解了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目前完成试点超过11万亩,政府投入资金超过3亿元;全面推行河长制,全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740条河流都配置了河长,以流域为单元设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分级分段河长,流域内的每个村都设置了河道专管员,推进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努力让八闽大地每一条大河小溪,焕发生机活力、富有诗情画意、留住乡愁记忆。到今年7月,福建已取得了28项改革成果,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完善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记者:福建是如何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

于伟国:福建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注重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和深化山海协作8条意见,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做到资源集约利用、污染集中治理。注重培育绿色产业新增长点,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至2016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超过20%,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超过30%。

记者:福建是如何扎实做好绿色惠民工作的?

于伟国:习总书记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2年6月,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手抓起、亲自主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强调“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为福建林改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林改一步棋,盘活万重山。福建林改既释放出巨大的生态红利,又激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林改,让荒山变为绿山,林改前,林农没有收益权,滥砍滥伐屡禁不止,林改后,“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农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树当作儿来养。林改,让林农捧上金山,林地能流转,林权可抵押,万千林农放下斧头,走“不砍树也致富”的新型发展路子。到2016年底,福建累计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和股份合作林场4500多个,营林面积超过1100万亩。以林农为主体的福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164元提高到2016年的14999元,年均增长10.9%,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城镇居民1.3个百分点。同时,福建还大力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向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2日 13 版)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