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绿色GDP引领富美路

2017年08月07日14:56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绿色GDP引领富美路

行走一路,山青林茂。盛夏,太阳很是火辣,上万亩的油茶山却愈发显得葱郁。村里,白墙青瓦新砖房,不复往日杈杈屋。

这里是石阡县龙井乡猫寨村,地处武陵山深处,海拔1200米,距县城25公里。

“天无三日晴,四季雾满天。六月穿棉衣,火坑烧洋芋,要是哪年不秋风(水稻空壳),洋芋颗颗有米煮。”一首打油诗,折射出猫寨环境之恶劣,生存之艰辛。2012年,这个偏僻极贫山区,选准油茶开启绿色产业脱贫的绝地反击。

5年后,猫寨发展油茶1.6万亩。依托油茶,全村人均年收入从1769元增加到8963元,贫困发生率骤降到11%。

65岁的村民罗其和做梦也没想到,守着一亩三分地,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成了产业工人。七点起床,八点到茶山,除草管护,俨然已是行家。

“一年下来,光工资就有1万多元,还有林地、荒山入股分红,全家3口,一下就脱了贫。”幸福洋溢在脸上,罗其和笑了,“再也不用担心三年两不收了!”

说起油茶,村主任罗忠枢颇为自豪:如今,以猫寨为核心的龙井乡生态油茶产业园区雏形已具,先后争取到扶贫等项目资金上千万元。支付村民劳务工资666万余元。仅去年,带动29户105名贫困群众脱贫。

猫寨的巨变,是石阡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致富百姓的缩影。更多的变化,让人一路行走一路感叹。

新感觉源自新变革。

2015年3月,省委、省政府调整贫困县考核办法,在取消紫云等10个贫困县GDP考核的基础上,对其余40个贫困县弱化GDP指标分值。

作为弱化GDP考核的40个贫困县之一,石阡调整发展思路,从过去的“唯GDP”转向“重扶贫”,追求绿色GDP。

县直部门及19个乡镇,建立以扶贫开发成效为主的考核机制。

乡镇考核指标,总计1000分。在共性指标之外,设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专项考核指标(权重500分),包括“大扶贫”战略,“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农业产业化等共8项内容,并细化为45项指标。

“过去常为跑工业项目而苦恼,如今,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重心工作是项目谋划和实施,推动绿色发展,干部有奔头,群众有盼头。”7月28日,谈起考核指挥棒的变化,龙井乡乡长唐友斌深有感触。

在脱贫攻坚中,石阡县探索创建四个“打破”机制,即打破行政区域布产业、打破时间限制强基础、打破行政级别建平台和打破行政身份增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引来外部活力。

科学指挥棒引领绿色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标准化茶园3000亩,新植果蔬10万亩以上,花卉苗木基地达6000余亩。温泉公司、恒源矿业、阳光旅游业等企业分别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县三家企业集资17万元无偿入股养蜂场。同时,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与湖南等相邻省市共建共享生态、旅游经济带动圈。

“在我看来,如果仅为GDP,肯定是抓工业来得快。但只为GDP而抓GDP,不一定发展就快。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关键阶段,主要看是否更重视民生,是否真正把项目落实好,是否把产业发展好。只要产业、基础设施等上来了,GDP也就自然上来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告诉记者。

实践印证,今年上半年,石阡县的GDP考核跃居全市第三,一改过去GDP考核在市里排名靠末的历史。

如今,石阡森林覆盖率达6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在绿色GDP的引领下,这座山水之城正后发崛起,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链接

2014年10月,《关于调整贵州省市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的通知》出台,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的关岭、紫云、赫章、江口、望谟、册亨、剑河、雷山、荔波、三都等10个县,取消GDP考核指标,相应增加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和权重。

2015年3月,《贵州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出台,将扶贫成效列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主要考核内容。在取消10个贫困县GDP考核的基础上,对其余40个贫困县弱化GDP指标分值。(赵勇军)

(责编:宋鹤立、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