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辽宁《党支部书记》

为了那句庄严的承诺

刘凤贵

2017年07月28日13: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0年之内,我要让全村每家都有百万资产和百万存款。如果实现不了,我就把我的企业都卖了,给大伙儿分了!”2009年1月,40岁的白利国高票当选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刘现庄村党总支书记时,面对全村父老,郑重地许下了这句诺言。

8年过去了,刘现庄村已经“脱胎换骨”。新楼房拔地而起,村里环境优美、房屋宽敞明亮,村民的房产市值都超百万元;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年人均纯收入从6000元增加到1.8万元,增加了两倍;村民的福利多起来了,米面油可以定期领取,物业费、取暖费全免,孩子升学有奖励,幼儿园、小学校、体育馆、医疗室、健康保健中心、村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刘现庄村从原来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提起眼前的幸福生活,刘现庄村人打心眼儿里感谢白利国。

“我要圆百姓的致富梦”

刘现庄村紧邻“京东第一大集”鸦鸿桥镇,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小时候,白利国穿的“黑”棉袄是姐姐穿过的花棉袄染的,穿的凉鞋是姐姐穿过后改的,上初中还穿着姐姐的“旁开门”裤子……像白家那样穷困的日子,在当时的刘现庄村司空见惯。

穷则思变。不甘心过穷苦日子的白利国初中毕业,便只身去唐山、北京闯天下——他开过饭馆,在锯片厂、鞭炮厂里打过工。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他陆续创办了10多家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积累了数亿元资产。

富起来的白利国,并没有“忘本”。村里有难处,他出人出钱出力;谁家遇上了为难的事儿,他总是鼎力相助;他的厂子里,优先安置的也都是本村的百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刘现庄村人,白利国对村里的事情总是尽心尽力,但是看到村里依旧是老样子,心里总觉得亏欠了什么。

2009年春节,时任刘现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德茹找到白利国说:“你这几年发展得不错,能不能回来接替我,让大伙儿跟着沾沾光?”老书记的话让他反复掂量:“搞企业,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如果回村当书记,这能行吗?更何况,刘现庄村刘姓占八成,而白家单门独户,大伙儿能买我的账吗?”

思来想去,白利国回绝了老书记的请求。过了没几天,镇里、村里的人一拨儿接一拨儿地来给他做工作。虽然父母、妻子和企业高管还是一如既往地极力反对,但是白利国心中有个声音却越来越强烈:“你不能光盯着自己的事干,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白利国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以后的日子里,他决心要带领全村老百姓一起致富。

2009年1月,白利国高票当选刘现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全村父老的殷殷期待,他在当选现场郑重许下了“双百万”的诺言。

从那时起,白利国和村“两委”班子励精图治;从那时起,世代穷困的刘现庄人终于看到了致富路上的曙光。

“既然干了就要豁出去”

建设新民居,需要钱;兴办企业,需要钱。可是,村里账面上不但一分钱都没有,还有个“大窟窿”。

建设“刘现庄新村”,是村民的所想所盼。但是5000多万元的首期启动资金,对刘现庄村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白利国没有和妻子商量,就从企业抽调5000万元投了进去。新民居建到一半,资金再次出现缺口,贷款下不来。万般无奈之下,白利国背着家人,先后卖掉了内蒙古的花炮厂,玉田县内的采石场、服装厂和饮料厂,筹资1.6亿元垫付到村里。“既然我选择了回村,就要豁出去,想方设法把百姓的事儿办好!”至今,白利国先后为刘现庄村累计垫资近3亿元。

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白利国带领村“两委”干部,咬紧牙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4年半的时间,建成了48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新民居,全村525户、2006口人全部搬进了漂亮的新楼房。

初战告捷之后,靠着办企业的成功经验,白利国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成立刘现庄农商集团,走“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共同发展之路。他倡导并发起成立了富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名社员平均年收入3500元;投资500余万元兴建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玉田县千亩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所产香菇走出玉田,陆续打入京津唐等高端市场,年创收2000余万元。依托近在咫尺的“京东第一大集”鸦鸿桥集贸市场,建立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基地,很快就吸引了8家企业入驻园区,村里700多人进厂当了工人。

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建立工业园区,让刘现庄村农民既没有失去土地,又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变成了离土不离村的工人。用白利国的话说,刘现庄村现在除了上学的孩子和颐养天年的老人,家家户户都没有无事可干的闲人了。

“我们要奉献在前,享受在后”

“当了‘村官’以后,我的日子是越过越紧巴了。”白利国笑着说,“原来逢年过节的时候孝敬老人,一出手就过万。现在有时兜里就剩下百八十块钱。”自从当上刘现庄村的党总支书记,为了不分心,他把自己的企业全部交给妻子打理。村里缺钱,他就“强迫”妻子从厂子里拿钱;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实行集体坐班制、党员代表议事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签订党员“造福为民”承诺书,每年领导班子开会达350次以上。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半夜才回家,已经成了白利国的常态。“一门心思都在建房子、给村子办企业上了,真没空儿琢磨自己家公司的事儿了!”

虽然白利国不打理自己的企业了,可是为村民花起钱来他却“理直气壮”。2009年1月上任时他就承诺:任期内,自己出资打造系列爱心工程,包括每月出资1500元,为60岁以上老人理发;每年出资不少于5000元为80岁以上老人祝寿;春节出资1万元为60岁以上老党员送慰问金、慰问品;每年教师节为村幼儿园老师和孩子送去不少于2000元的慰问品。此外,他还坚持每月给村民发放大米、面粉、油和每人30元的菜钱,过年发放肉、鱼、糖果、瓜子、鞭炮。

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呢?“都是从自己厂子那儿弄来的。”白利国说。妻子不情愿,“不换思想就换人。”他竟发了这样的“狠话”。

作为村干部,白利国不仅要求自己,也要求村“两委”干部奉献在前,享受在后。新村要建设,白利国带领村“两委”干部第一批拆迁;新楼选号,白利国第一个选的顶层五楼,把最好楼层留给群众;门市选号,让村民们先挑,白利国和村“两委”干部最后一批选。儿子埋怨道:“天天爬五楼,忒累!”白利国笑了笑说:“谁让你爸是‘村官’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现庄村,提起白利国和村“两委”干部,大家心服口服;村“两委”定下来的事儿,每位村民都会积极响应。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仅用了8年时间,就实现了由“乡”到“城”、由“村民”到“市民”的历史性跨越。

“让每位老人都安享晚年”

有的时候白利国的父亲经常会和村里其他60岁以上的老人一样,从家里出来,走向同一个地方——刘现庄孝老大食堂。在那里,他们可以领取村里专门为他们提供的免费早餐。

如果不出差,陪父母吃早饭,是白利国雷打不动的习惯。在他看来,这是对父母尽孝的最起码要求。

白利国是村里有名的孝子。不过,他并没有把孝敬老人的美德仅仅留在自己家里。让村里每位老人都安享晚年,这是白利国的宿愿。

在刘现庄村,每一位85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白利国和村干部们都会带上蛋糕登门为老人祝寿。今年95岁的任永兰老人一个劲儿地夸:“白书记好着呢!我都见着五辈人了,还想活着。我现在用不着孩子们,书记给的钱够我花了。”她提到的书记给的钱,说的是刘现庄村给年满60岁以上老人发放的养老生活补贴,老人们亲切地管这叫“零花钱”。除了“零花钱”,白利国还带领村干部定期为老人们免费理发、体检。

让老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孝老节”了。9月9日这天,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领到每月100元、年递增10元的生活补贴;为55岁到80岁的老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在刘现庄村民中心,巨幅书写的“仁爱始于孝、德义见于教、礼善形于成、和谐缘于道”的庄训,也是白利国主持总结的。在他提议下,刘现庄村早就明确了“以孝为先,诚信立本,以教存德”的孝善文化核心理念。

如今,刘现庄村已成为农业部、河北省农村干部培训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基层农村干部到这里参观、接受培训;白利国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更让人欣喜的是,在白利国的带领下,刘现庄村摘掉穷帽子后,以孝老文化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蔚然成风,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撩开面纱、初绽芳容!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李紫薇(实习生)、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