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毛主席教我们调查研究

苏马

2017年07月24日15: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察言观色”,是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一个形象说法。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他不仅亲身深入到群众中“察言观色”,还要求领导干部都这样去做。

毛泽东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曾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也作过许多有影响的调查研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深谙调查研究之道的毛泽东,还积极鼓励、悉心指导各级领导干部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至今仍对领导干部有着极强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每到一个地方,要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是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一个形象说法。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他不仅亲身深入到群众中“察言观色”,还要求领导干部都这样去做。

1927年11月,在井冈山创建的红军打下江西茶陵,成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和士兵代表陈士榘被选为常委,实行集体领导。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1928年6月,毛泽东来到永新县委所在地西乡塘边村,当面向陈士榘等人传授开展工作的方法。毛泽东指导说:在有敌人进攻的时候,要集中起来进行战斗,这是战斗队;在敌人被打垮以后或两个战斗的间隙中,要分散做群众工作,这又是宣传工作队。因此,我们部队除了打仗,还要做群众工作。这就必须搞好社会调查,建立地方政权,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给穷人分田地。毛泽东把搞好社会调查当成红军的一项政治任务,并把它看得与敌人进行战斗同样重要。陈士榘等人由此认识到,只有搞好社会调查,做好群众工作,红军才能在革命根据地站稳脚跟。

1943年冬,鲁中区委书记江华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毛泽东见到他后,询问起山东和沿途见到的群众生活情况。江华汇报说,一路走马观花,没有深入了解,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鲁西北、冀鲁豫、太行等地群众生活都比较苦,最苦的是太行山区,老百姓面黄肌瘦,衣衫破烂。江华的汇报比较概要,毛泽东因此教导说:我们的干部,每到一个地方,要察言观色。察言观色,就是看老百姓吃得怎么样,穿得怎么样,脸色怎么样,情绪怎么样,通过这些现象的观察,就了解到了群众生活的基本情况。当然,这还是不够的,但了解群众的第一步,应当是察言观色。毛泽东对江华的指导明晰具体、语重心长,既强调了干部每到一个地方要察言观色,又讲解了察言观色的内容,还总结了这样做的目的。江华晚年由衷地说,毛主席的这番教导使他受益终身。

谦虚就可以调查出东西

“不要摆架子”、“不要各级领导作陪”,毛泽东要身边工作人员下去调查研究时,总是如此叮咛。其目的,不仅是防止他们产生优越感,也是让他们更好地深入实际,了解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况。

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庭院里接见了中央警卫局干部大队一中队全体指战员。这些警卫干部和战士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都是农民子弟。心系人民的毛泽东亲自给他们下达了一项任务:“你们是做警卫工作的,我现在给你们增加一项调查工作。做好这个工作,对我对中央都有帮助。”接着,他又说,“今后你们回家,了解农村情况,回来向我汇报。但不要说是毛主席派来的,不要摆架子。要尊重乡村干部,要尊重你们的父母,礼节要周到。谦虚就可以调查出东西。摆架子,群众是不满意的,你们千万要记住这一点。”毛泽东既向警卫干部和战士传授调查方法,又叮嘱他们要端正对乡村干部和父老乡亲的态度,特别告诫不要摆架子,可谓谆谆教诲。

为了使警卫干部和战士充分认识回乡调查的意义,毛泽东进一步阐述说:“我想的这个办法实在好,通过你们和广大农民联系起来了,建立了关系。你们见到农村,我看到你们,就间接接见了农民。我通过你们,你们通过农民,把情况了解上来,这就是搞调查。”

毛泽东还为警卫干部和战士写了一个调查的《出差守则》:“(一)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二)态度——不要摆架子。(三)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四)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五)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五项要求包括遵守纪律、调查重点、应注意事项等,简单明了,易懂易记。

根据毛主席指示,警卫局一中队把农村调查当成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干部和战士分期分批回乡探亲搞调查。回京以后,毛泽东亲自听取他们的汇报,认真批阅他们的调查报告,进行热情、耐心的指导。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鼓励警卫干部和战士多同家里和亲友通信。他说:“你们要勤跟家里写信,两个月写一封。内容是有没有吃的,生产情况,合作社情况。”在毛泽东看来,这也是调查的一种方式。他因此说:“要把回信拿给我看,那我就消息灵通了。”

毛泽东通过这种独创的调查方法,详细地了解了农村和农民的情况,也提高了警卫干部和战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很好地进步成长。

1958年10月26日,毛泽东找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和秘书田家英谈话,要他们各带几个助手,分别去河南的修武县和新乡县七里营,进行调查研究。此时的毛泽东,已经觉察到“人们的头脑发热,似乎越大越好,越公越好”的问题,他需要如实了解人民公社化后的情况。

毛泽东特地吩咐吴冷西、田家英:“下去调查时不要各级领导作陪,要找生产队长就只找生产队长,不要公社书记、大队长参加,要找群众谈话就不要找干部参加,要找县委书记也只请他本人来谈,因为人多了谈话就有顾虑。找群众谈话要有各个阶层的人物,尤其要注意中农的态度。还可以找下放干部谈话,他们可能顾虑较少。总之要了解各种人的真实想法。”当时公社化热度正高,大势面前,很多人有顾虑,不愿讲真话。毛泽东针对这种状况,向吴冷西、田家英再三强调,下去调查时应当找哪些人谈话,不要哪些人参加。他还建议吴冷西带的调查组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田家英带的调查组以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的名义。这样做,就是要谈话人畅所欲言,说出真实想法。可见,毛泽东思考周密,用心良苦。

从报纸上的消息,也许能发现大问题

阅读和研究报纸上的消息,也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毛泽东在湖南读书期间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率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还千方百计地寻找报纸,从中了解和研究国内外政治形势。他从一张旧报纸上发现了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在陕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消息,因此决定将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从报纸上能够发现重要问题,是毛泽东的经验之谈。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从部队中挑选一批优秀干部出任外交官。1950年3月10日,毛泽东接见了黄镇、姬鹏飞、韩念龙等14人。他们参加了外交部首批驻外大使学习班的学习,即将出国赴任。毛泽东希望“将军大使”不辱使命,并叮嘱他们:“你们到国外当大使仍要发扬在部队的长处,也要开展调查研究。”要“学点驻在国的语言文字,只有懂得外语,才能阅读当地报纸,才能和别人交谈,也才能做好调查研究”。毛泽东还提醒他们:“对于通过调查而了解到的情况,必须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很重要,只有通过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接着,毛泽东举例说:“比如,在一个地方看到有冷却塔,再观察一下周围,看到配套的建筑设施,经过分析综合,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发电厂。再如,一个国家要出兵事先总有很多迹象,如动员、军事运输增加以及舆论变化等等。通过对这些迹象的研究,就可以得出是否要打仗的结论。”毛泽东还强调说:“从报刊和书本中,也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有时,从报纸上看到一条不起眼的消息,经过研究,也许能从中发现一个大问题。”毛泽东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给“将军大使”上了一堂生动的调查研究辅导课。接受了领袖的教导,黄镇等人后来均成为新中国出色的外交官。

1970年12月,毛泽东调任李德生为北京军区司令员。为此,毛泽东专门同李德生谈话,对他说:“你看过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吗?这是一部军事地理的参考书,要找来看看,先读有关华北部分。你知道北京为什么叫燕京,北京最早的居民点在哪里?当北京军区司令员,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地理,了解华北的历史地理。”顾祖禹为清朝初年人,所作《读史方舆纪要》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与阅读和研究报纸上的消息一样,毛泽东要李德生阅读和研究《读史方舆纪要》,是让他通过这种调查研究方式,了解和认识北京和华北平原在中国地缘政治中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的指导高屋建瓴,别具匠心。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