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山西《前进》杂志

坚定理想信念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王桂芳

2017年07月17日10: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从山西省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之所以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和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首要性原因,就在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价值追求扭曲,造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庸俗化、形式化、随意化和平淡化。为此,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仅揭示了“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到位”,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发展,而且明确把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在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中交上山西答卷”的重要目标与任务。

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之所以从关系山西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一方面缘于“坚定理想信念”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十二方面准则的首要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与我省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直接相关的。

事实上,2014年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后,山西在推动良好政治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党内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动性、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变化构成为近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出现新的气象的重要原因。同时,必须看到的问题是,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领域,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直接制约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进程。这些突出的问题包括:

一是在认知态度上,缺乏对理想信念重要性的重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倾向明显存在。如山西省直机关党校课题组对省直机关664名正处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问题进行的调查表明,尽管97.4的人认为理想信念“非常重要”,但21.8%和11%的人在涉及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问题时表示,只是“理论上坚定”或“有时坚定有时模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倾向,在关于理想信念问题的认知上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是在接受主体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自身在理想信念领域存在的“短板”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理想信念领域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原因,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本身对自身存在的这一“短板”或存在着视而不见的倾向,或对此并无深刻的感知。山西省委党校课题组在对参加省委党校培训的227名厅局、处科三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表明,在关于自己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缺少什么的回答中,选择“理想信念”的仅11.5%,大大低于选择“工作能力”的31%和“专业知识”的21.5%,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则存在着要么比重偏少,要么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三是在实践后果上,思想空虚、价值错位构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的基本原因。无论是我省,还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实践已经表明,诸多失足落马的贪官腐败分子,特别是我省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时暴露的一些领导干部的警示案例告诉我们,对科学真理缺乏信念,对党和国家前途丧失信心,是腐败分子处心积虑给自己找“退路”、留“后路”的根本原因。山西省委组织部干教处课题组就此进行的调查认为,“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的问题已经从个性问题上升为普遍性问题,从一般性问题发展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急需解决的紧迫性问题”,这样的认识是中肯的。

四是在教育培训上,理想信念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问题。突出的表现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不足,创造力不够,主动性不强和实效性不明显。实践表明,如何深入认识与把握时代发展变化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产生的影响,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在新的实践中需要什么特点、方式的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如何适应网络条件下理论宣传、培训渠道、载体、方式、方法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的结果,从客观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与对外开放环境使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价值定位偏移、纪律规矩意识淡化是主要的原因。鉴于这些主、客观性因素,既是必须认识的共性因素,也是目前已经具有共识的看法,本文不再赘述。同时,结合山西实际分析,应当看到这样一些人们容易忽视,且需要具体分析的深层次原因。

一、理想信念的缺失与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受教意识缺失同时存在。在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环境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滑坡、信念动摇的问题,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党员干部对解决自身存在问题所应当加强的教育,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如前述山西省委党校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在关于到党校学习感到最需要培训的内容的回答中,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两项合并后仅17.3%。这样的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理想信念“短板”的存在与忽视补足“短板”意识的共存现象,是坚定理想信念所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理想信念的自身问题与理想信念的环境问题同时存在。对一些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理想信念,党的组织和有关部门有普遍的认识。但理想信念的培育,不能讲空话,不是喊口号,与现实环境密不可分,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同所在环境中的现实实际结合于一体,才能真正使理想信念“入脑入心”。由此说来,从理想信念教育所需环境上看,至少在三方面问题对坚定理想信念存在重要影响。一是社会环境,即党员干部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构成为党员干部接受不同价值追求的“参照物”。从我省实际看,凡是存在比较突出问题的地方和党员干部,大都与这些地方领导干部信念动摇、庸俗化党内政治生活,甚至发生严重腐败问题直接相关。二是施教环境,即党员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尤其是教师的所言所行,也成为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因素。育人者先育己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如果教育组织者和教师本身就言马列而不信马列,“人在组织内,心在组织外”,就根本不可能使受教育者获得坚定的信念,其情形所带来的危险,事实上不亚于错误价值观念对党员干部可能具有的危险。三是制度环境,即通过规制性约束对党的组织、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状况、表现进行评价考核、奖优罚劣。如果讲不讲理想,有没有信念都缺乏相应的考核与约束,或者这样的考核与约束形同虚设,党员干部中放松思想改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三、理想信念教育的应对性不突出与适应性不突出同时存在。实践表明,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与新的发展,在适应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本身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最好的应对之策。而这里的适应,根本点在于深入认识与把握时代发展变化如何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产生影响,党员干部在新的实践中需要什么特点、方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在这样的问题上,实践中至少存在三方面不够统一的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宣传教育的原则要求与具体操作不够统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要求缺乏具体实施、落地的有效方式。二是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的衔接不够统一,尤其是如何运用现代传输途径、网络话语吸引、引领党员干部,存在明显不足。三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守性与创造性不够统一,即教育的主动性不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往往停留于泛泛的感叹之中,不仅缺少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对党员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难于触及,由此使教育工作处于某种被动、防御状态。

四、理想信念研究的深入性不突出与重点性不突出同时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信念问题,面对的是多种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冲击,如果不能深入分析、研究和解答容易使党员干部出现思想困惑的深层次问题,不能对现实生活中不同思潮、流派、观点做出有说服力的解读,就难于收到教育的实效。同时,理想信念问题既要做普遍性研究,又要有重点性关注,其中,在重点研究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教师这个影响要素和制度约束这个根本保障的作用发挥问题存在的严重不足,同样是形成一系列理想信念方面问题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需要在实践中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确定目标责任,把对理想信念的重视程度体现到抓好理想信念建设的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上。实践表明,理想信念问题难于引起真正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建设与“软任务”、“难约束”等同于一体,因而常常使之停留于“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等一般性表态和部署上。事实上,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有硬约束,培育理想信念的每项要求、每个步骤,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目标责任的基础上,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约束使之得到落实。一方面,要把坚定理想信念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和考核要求等,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中,特别是要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要把坚定理想信念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转换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权责利明确的分解目标,尤其要注重对一些看似“弹性”、“模糊”和“难把握”的目标内容指标化,实现各项分解目标相互间和总目标的方向一致、相互配合,由此形成指向清晰、环环相扣、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推进每个个体目标的完成,是总体目标具体落实的实际步骤。在此基础上,实行严格的动态目标考核,把对目标结果的控制与对实践过程的控制统一起来,加强监督管理、跟踪考核,通过定期通报、督查进度、总结反馈和奖优罚劣等环节,科学运用考核结果,调动党员干部强化理想信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

2、创新理论宣传,把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落实到获取理想信念实效的实际行动和工作举措上。实际工作中理想信念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与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滞后于实践密不可分。不难想象,当着对理想信念的理解还停留于一般的教科辅导、空洞说教当中时,当宣传教育与时代发展、实践变化,以及党员干部的所思所想格格不入时,面对现实发展的深入理论思考,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应有的分析鉴别,面对新的传播途径与手段该有的应对之策都十分缺乏时,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必须首先从三方面创新理想信念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加强理论教育。理论上的坚定和清醒是信念上坚定自觉的前提,如果缺乏科学的理论功底,对科学真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只能导致理想信念上的左右摇摆。为此,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知识,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和必备性要求,建立从学什么、怎么学,到学到什么程度和如何考核学习效果的制度规范,使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二是深入内容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既包括形式创新,也包括内容创新。后者突出表现于必须把宣传教育的内容与新的实践发展中党员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同各种社会思潮、价值倾向对党员干部形成的影响结合起来,同实际生活中新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的解析结合起来,使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在与党员干部的实际关切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既 “解渴”又“解馋”,既入脑又入心。三是推进方式创新。围绕理想信念宣传教育的政治性、理论性原则规范与大众性、普及性价值选择相统一的要求,运用党员干部听得懂、愿意听的话语、表达、方式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当前要特别注重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的衔接,勇于占领网络制高点,关注网络诉求、运用网络表达,帮助党员干部把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自觉认可的价值选择和道德意愿。

3、围绕实践重点,把坚定理想信念的要求落实到补足理想信念建设“短板”的实践进程和具体措施中。从实践要求看,当前最需要补足的突出的“短板”,要重点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优化理想信念建设环境。如上所述,在社会环境方面,必须围绕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环节,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着力于表彰、重用在重大关头、重大考验中能够坚持党性,把党和国家利益放诸首位的党员干部,使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受到尊崇,使老实人不再“吃亏”,逐步形成有利于理想信念建设的社会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从社会发展导向上体会到坚定信念、富于追求的社会价值。二是实施“教育者教育工程”。围绕育人者先育己的要求,在强调和重视包括各级党校、干部学校、高等院校“两课”教师在内的从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影响他们工作的经费、设施设备投入和实际待遇等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把其在实际教育培训工作中的表现作为业绩考核、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由此有效防止实际生活中时有出现的发生于讲台上、论坛中、文章里或网站内忧虑、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悖的观点、倾向的发生。三是完善理想信念建设评价考核制度,按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结合目前在各级党组织中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工作,对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道德操守、党性觉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化考核进行细化,强化跟踪监督,确定具体指标,强化长效机制建设,逐步使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软”指标硬起来,使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尺度。

4、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把坚定理想信念的任务落实到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和行为进程中。坚定理想信念面对的是所有共产党员的要求,但领导干部的示范行为对广大党员具有强大的导向与引领效应。无论在一个区域、部门还是单位,领导干部只要愿意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以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兢兢业业完成好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就能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矫正价值坐标,循正确发展方向而行,“关键少数”的行为就可能逐渐衍生为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因此,有必要针对领导干部的政治忠诚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围绕他们思想意识和实际行为中表现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倾向,强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项教育培训与监督考核工作。“关键少数”理想信念领域的问题解决好了,就一定会对广大党员形成无形但是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委党校《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山西《前进》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李紫薇(实习生)、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