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让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

记者 马跃明

2017年07月13日17: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农村中小学校舍焕然一新,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全县名师“下沉”长年执教;招生制度、课程改革让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快乐学习;“点对点”、多层次的教育开放,让学生共享更多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多年来,浙江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建成在全国省区中居领先地位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指示精神,大力贯彻科教兴省战略,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正在逐步得到满足。

2016年,浙江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5%,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7%,教育事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4年前,余杭区良渚一中副校长胡胜海参加教师校长交流,到最偏远的黄湖镇中学担任校长,开始了“朝六晚九”的工作常态。他带领教师团队在全校推行小班化自主合作课堂,学生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如今综合教育教学质量名列余杭全区前列,使山区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胡胜海的交流走教和黄湖镇中学的嬗变,是浙江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缩影。

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强力实施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2016年全省等级幼儿园比例提高到89.63%,等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面提高到95.8%,幼儿园教师持证率提高到91.27%。

加快标准化中小学校建设。全省11个基础教育重点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面由原来的56.7%提高到84.18%;2016年全省开工实施“薄改工程”项目95个,已完工项目45个,完成投资18.02亿元。

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县(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2013年起,浙江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进入农村的教师,在津贴、培训、职称评审上享受优惠条件。

在浙江,几乎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有从城市交流过来任教的教师。嘉善五中是一所农村学校,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师。嘉兴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杨晓霞由嘉善一中流入该校后,第一个学期她就上了17节公开示范课。“鲶鱼效应”迅速激发了该校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与研究,有3人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

刚性的“零择校”和柔性的“城乡教师交流”,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浙江还研究制定一系列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后20%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帮扶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和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2016年共资助82.49万名贫困学生,学生受助金额达29亿元。

目前,全省“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符合条件的外省务工人员子女在浙江全面实现流入地升学。201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居全国前列。

改革改出适合学生的教育

去年开学来,台州市横湖小学的学生们觉得上课变得更有趣了。作文课不再是写作文,变成了说作文。数学课不再只是公式和计算,而是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五年级学生马麦莎说:“课程种类很多,我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为改变统一的课程设置、过窄的课程结构、沉重的课业负担、单调的校园生活、千校一面的教学状况,从2012年开始,浙江先后实施了14项国家教育改革试点和31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覆盖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

2012年,课程改革首先在负担最重的高中阶段开展,必修课学分从116分减至96分,选修课学分从28分增至48分。同时实行走班制,学生不仅选课程,还可以自主选择班级,“一位学生一张课表”。2014年延伸到职业教育,2015年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减少必修、增加选修”,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

在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西点烘焙”课上,学生们正认真地做着苹果派。像这样受欢迎的选修课,学校还有很多,比如木雕、酿酒、茶艺,等等。当被问起为何花那么多钱在跟高考“不相干”的选修课上时,校长陈建国说,选修课变单纯理论学习为动手操作,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了一体,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时至今日,动辄拥有上百门选修课程的学校在浙江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农村中学甚至开出了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课程。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职学校正在试行的现代学徒制改变了原来由学校主导的育人方式。学校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这让浙江的企业主们欢欣不已。

浙江还实行了新高考改革,切实增加了选择性。2017年浙江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是统一必考科目外,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及想要报考学校和专业的要求,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我选了政治、地理和化学这3门课,其中政治、地理特别喜欢,我愿意为此花上更多时间。”台州中学高二(11)班学生赖恬心说。

浙江省教育厅负责人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以‘选择’为主旋律的改革,会全面开花。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群孩子的成功。”

开放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不少富裕起来的浙江人衡量读好书的标准已放眼发达国家,追求的是现代化水平的教育。浙江拉高标杆,出台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校与校”到“地区与地区”,从“点对点”到“多层次”,链接共享更多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中英合作办学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实行全英文授课,外籍教师逾八成,学生能够享受海外学习项目。2014年,浙江省与美国合作的温州肯恩大学正式建立;近日,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建立的“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成功获批,2017年起正式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越来越多的浙江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浙江高校外国留学生总数超过2.6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2.46%。全省高校建立了1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高校专任教师中有出国进修、访学三个月以上经历者近20%。在“引进来”的同时鼓励“走出去”,浙江高校还在19个国家共建了23所孔子学院。

浙江同时通过“千校结好”等方式,把教育国际化向中小学延伸。杭州借G20峰会的东风,顺势推进教育国际化,国际化双语教学的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钱江贝赛思国际学校相继落户。各地的中小学,闪现着越来越多的外教身影,他们所教的学科涵盖英语、数学、科学、体育、经济、计算机……带来了异国文化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成长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据统计,浙江中小学已与国(境)外共建了1300多对友好学校关系,涉及近30个国家和地区。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李紫薇(实习生)、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