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安居“梦”惠民生暖民心

记者 岑文华

2017年07月13日17: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安居,是百姓最朴素的追求,也是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浙江多措并举,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有所栖、住有宜居、居有所乐,百姓获得感普遍增强。

2016年,浙江竣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5.3万套,治理整治城乡危旧房受益群众166万户,公租房累计解决50多万户居民安居问题;小城镇全面开展规划编制,美丽乡村步入“升级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全面免费开放,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

身有所栖

让生活困难群众有房住,是浙江住房保障建设的最大任务。

2016年,全省新开工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3.5万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24.2万套,新增低收入租赁补贴7802户,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曾在宁波江北区孔浦街道“蜗居”的吴信海老人,受惠于宁波“棚改货币化”制度,将50平方米的旧宅置换成货币,住进了一套110平方米的商品房。

近年来,浙江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

其中,2016年累计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7.5万套,占同期签订棚改征收拆迁协议量的71%。与上年相比,货币化安置比率增长20.6个百分点。

同时,公租房分配入住加快推进。全省2016年新增公租房分配入住5.65万套,累计分配入住50.86万套。通过加快申请受理、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行预分配等方式,确保困难家庭尽早受益。

“公租房的品质一点也不比商品房差。”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姜小姐,谈起在杭州公租房的居住体验,连称“很满意,很知足”。她居住的公租房“普福心苑”,与相邻的商品房“远洋心里”共享免费室内、室外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59平方米的两居室房租不到千元,还免收物业费。

让保障对象不但“住得上”,更能“住得好”,各地致力于完善公租房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浙江最大的公租房项目——杭州田园小区设置了三级门禁系统、可视抓拍系统、小区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宁波和塘雅苑,租户都会领到一张指纹加密IC卡,通过一卡通身份识别和门禁系统管理,有效解决了租金收缴难、退出难等问题,还为加强社区管理、开展综合服务提供了支撑。

2015年,浙江提前5年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覆盖率达到23%的目标,在全国走在先列。

住有宜居

“7个区块签约率全部超过95%,其中2个地块达到100%。”收到这个好消息,台州黄岩区天长路旧城改建项目区块协调人张大汐露出了笑容,“项目快速推进,群众就能尽快住上新房。”

天长路区块位于黄岩主城区最繁华地段,却是当地最典型的棚户区、城中村。房子年久失修,危房比例极高。为了尽快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黄岩把城市建设列为今后5年需补齐的六大短板之首。

从违建遍地、群租房聚集的城市“烂疮疤”,到面貌一新、设施完善的新街区,“三改一拆”让居民见证了生活环境的大改善,收获满满幸福感。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拆除违建面积6.29亿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458.65万户。

改善人居环境,浙江承诺“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拆违治水,浙江蹄疾步稳。

治污水,城镇污水处理是关键一环。去年,全省新增城镇污水管网3500多公里,完成2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和1.4万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接收。

浙江计划,到2020年底,全省县城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这一要求严于国家“水十条”。

天蓝水清、街道整洁、秩序井然,逐渐成为寻常风景。去年9月,全省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围绕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的“一加强三整治”,乡镇特色不断凸显,环境综合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繁华,小镇洁净,乡村美丽。浙江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97%的行政村完成了环境整治,建成2500多个特色精品村、1万多个美丽庭院、300多条乡村美丽风景线。栖居乡村,诗意生活,成为越来越多城里人的向往。

全省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累计建成绿道3500多公里;设区市本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55%以上,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6%;8个镇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新实施8个国家级、189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美丽的底色上,宜居浙江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居有所乐

一年开放308天,每年文体授课数近千节,图书借阅数5年增长近5倍……在宁波鄞州区云龙镇文化体育艺术中心,老年大学、青少年俱乐部等文化场馆里每天人气爆棚。“以前的生活很乏味,老人每天待在家里,年轻人下班回家后也很少出门。”一位老人说,现在,他和老伴终于有了好去处。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更老有所乐,浙江重视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去年,新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450家,累计建成2.23万个;老年活动中心(室)8903个,老年食堂1.12万家,享受助餐服务的老人达130万人。

随着居住条件变好,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浙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实打实的措施惠及民生。

目前,全省己建成县级以上文化馆102家、公共图书馆98家、县图书馆乡镇分馆5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基本全覆盖。

走进嘉兴南湖区湘城社区,“文化家园”让居民乐在其中:文化广场上的“小舞台”热闹非凡,“明星居民”一展风采;文化长廊上陈列着一条条“家风家训”,人们饶有兴趣驻足观看;“百姓影院”里,大家正津津有味看着戏剧……社区还配备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站、志愿者服务站、新居民事务站等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让社区文化生活“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嘉兴创新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一批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明倡导、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社区文化综合体竞相涌现。

社区有“家园”,农村有礼堂。2013年起,浙江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千姿百态的文娱活动以及农民们诚挚的笑脸。

在义乌市早溪塘村,文化礼堂开设了“左溪讲堂”,定期邀请专家为村民讲课;在长兴县滨湖村,文化礼堂是村民们展示风采的舞台,还有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歌唱舞蹈培训;在玉环县塘厂村,民情风俗百年变迁在文化礼堂村史村情画廊娓娓道来,让村民重温村史,记住乡愁……

目前,浙江正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一座座集思想道德教育、承载乡风乡愁、丰富精神财富、繁荣农村文化于一体的“乡村客厅”,成为浙江农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和心灵栖息地,吸引人们自觉走进来。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李紫薇(实习生)、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