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开放 经济全球化

袁卫 陈佳莹

2017年07月05日14: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开放的种子,伴随着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胆气,改革开放之初即在浙江大地种下;开放的活力,伴随着一张开放图强的蓝图,不断迸发。

2003年,省委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强调:“必须深刻认识扩大对外开放的极端重要性,有强烈的开放战略意识,才会有新的开放工作思路,才会有扎实的开放工作业绩。”

多年来,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图强之路,浙江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找座位、定目标,积极打造“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发展新体系,着力构筑“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勇当开放发展的“急先锋”和“排头兵”。

勇立开放潮头

今年4月1日,期冀多年的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开启了浙江开放发展的新纪元。省委书记车俊强调:“建设自贸试验区事关全国大局和浙江长远发展,必须齐心合力抓紧抓实抓好。”

自贸试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将其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而在与浙江自贸试验区隔海相望的宁波梅山正在全力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随着梅山保税港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和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大项目的建设稳步推进,一座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新、生态环境好的滨海新城日益浮现。

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创建梅山新区,将其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功能承载区、港口经济圈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门户、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高端港航物流服务集聚区。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浙江新一轮开放发展重要突破口,是浙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把浙江的发展放在全球视野中找座位、定目标”指示精神、勇立开放潮头结下的一个硕果。

五年前,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建主动有为、层次多样、内外联动、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四年前,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三年前,一趟从义乌出发直抵西班牙马德里的班列,在“一带一路”沿线划出绚烂的浙江篇章;两年前,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在杭州设立,随之这一外贸新业态在全国复制推广;一年前,G20杭州峰会擘画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新蓝图……

2015年,浙江货物贸易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474亿美元,出口2767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三大货物出口省份。“十三五”期间,浙江致力于建设“两新一强”省份,即:形成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强省。全省将实现外贸出口占全国比重增加、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实际吸收外资5000亿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500亿元等主要目标。

深耕国家战略

五月的北京,满目青翠,繁花似锦,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各国来客共聚一堂,只为一场“一带一路”的盛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向世界发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浙江抢先而动,将推进改革开放和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起来,立足浙江特色优势,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全方位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提高浙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向东,随着宁波舟山港实现实质性一体化,全球第一大港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雄姿英发,235条航线将浙江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

向西,实现常态化运行的中欧班列打通了我省至欧洲、中亚、东盟的物流运输通道,为浙江与30多个沿线国家的商品往来打开了“快捷方式”,于2014年11月18日开通的义新欧班列,至今年4月底已往返运行177班次,发标箱13953个;

在省内,一条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将宁波、舟山、义乌等“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联结贯通,激活了浙江开放平台能级最高、空间最为集中的核心区域,同时,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机场为重点的航空基础设施水平提升行动如火如荼;

在网上,依托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港口、航运、铁路信息交换,同时加快推进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建设,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信息走廊……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浙江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在全国所占份额从2014年的9.6%上升至2016年的11.1%,其中出口份额从13.8%提升至15%,排名全国第二位;浙江对全国“一带一路”进出口的增长贡献率居全国首位。

浩浩长江,东流入海;蜿蜒钱江,殊流同归。面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契机,浙江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领头奏响雄浑有力的“长江协奏曲”。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浙江努力打造长江流域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立国家级大宗商品储运、交易中心。宁波舟山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增强对长江沿线港口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在江西、四川等省建立多个“无水港”。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省级产业合作蓬勃开展。在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着力打造成为浙江与上海创新政策率先接轨地、高端产业协同发展地、科创资源重点辐射地、一体化交通体系枢纽地、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地,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提供示范。

先后落户于杭州和宁波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为浙江国际贸易的一条新通道,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龙头的“网上丝绸之路”呼之欲出;加速与海洋对接,广开海上大门,加快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一个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海上开放门户雏形初现……

在参与国家战略举措中,浙江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再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提升竞争优势

开放发展,永远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澎湃的“浙江潮”注定要汇入大江大海,全球市场的风云变幻、国内发展的重大战略也必将影响浙江的发展步伐。面对开放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浙江人敢于先行先试,以改革促进开放。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国际产业合作园……五年前这些甚至还未诞生的词汇,如今已成为浙江提升开放层次的亮点所在。

2013年,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全国首创,到2016年市场采购贸易已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6%左右。

2014年,浙江率先探索开展外贸综合服务试点,外综服企业成为外贸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5年以来,跨境电商以全新商业模式直面消费者,帮助传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利润空间,建立自主品牌,为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

目前,浙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占全国20%,位居全国第二,全省从事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达3万多个。

新兴市场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最大承接地,发达国家力促制造业回归、资本回流,怎么办?201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创建国际产业合作园,以精准招商为抓手,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宁波)意大利产业园等4家国家级产业园为引领、11家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为支撑、若干家在创建的国际产业合作园为补充的“4+11+N”发展格局,在转型升级的当口,通过吸引优质外资,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浙江还率先在海外建立起境外经贸合作区,抱团出海全面融入全球化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要素资源。目前,浙江已建起泰国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等4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低端产业和过剩产能对外梯度转移、集群式投资有了优质平台。

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浙江用改革创新走出了跨越式开放发展之路,形成了外贸大省的竞争新优势。

从积极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国际展会,到直接在海外客商家门口举办境外自办展,浙江人一次次“走出去”直面终端市场,积极调整产品定位,加大投入专注研发,不惜血本打造品牌,浙江制造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在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调整、中国外贸面临下行压力的2012年到2016年,浙江货物贸易以美元计的进出口和出口额仍分别保持年均增长1.7%和4.4%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量在扩张,质更有提升。除了传统货物贸易,浙江在包含服务外包、金融、教育、文化等在内的服务贸易获得迅速成长。五年来,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1706.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72.8亿元,年均增长16.8%,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省外贸的比重由2012年的7.9%提升到2016年的12.5%,提高近5个百分点。

浙江企业还实现了从产品走出去到资本走出去的大跨越。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均胜电子收购美德两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巨头……2013年以来,浙江跨国并购累计409起,备案并购额150亿美元,80%以上投向欧、美、日发达国家,70%以上集中于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领域。跨国并购通过整合境外先进技术、高端品牌、营销网络等,培养了万向、吉利、万丰等一批本土跨国企业,成为浙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利器。当前,浙江对外投资已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五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累计610.3亿美元,年均增长45.8%。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