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海峡通讯》
分享到:

以创新理念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实效

陈璇  

2017年06月27日14: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举措。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但如何做出特色又不陷入形式主义,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

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效,必须强化创新理念,扎实推进在活动载体、创建内容、示范带动、测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才能实现精神文明创建的务实成果,在推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作出新贡献。

在活动载体上创新,注重打造、融入品牌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是精神文明创建的生命力所在。精神文明创建只有主动融入中心工作,紧扣部门工作重点,才能通过结合融入产生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一是融入重点工作部署,拓展创建引领作用。意识形态责任制是新时期加强宣传文化工作导向重要的制度性安排,“马上就办”是提升政府效能重要的工作机制。去年9月,福建省文明委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便民服务“马上就办”落实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测评和动态管理负面清单,这不仅呼应了中心工作,更服务和促进了中心任务的落实,形成了明确的创建导向,硬化了工作的刚性要求。如届期内出现不能有力组织开展党中央或者上级党组织部署安排的重大宣传教育任务、重大思想舆论斗争的;本市(县、区)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市(县、区)党委领导班子或班子成员受到意识形态责任制问责的,将对综合成绩给予扣分处理。对“庸懒散拖”等不作为行为,对落实“马上就办”不力的现象给予扣分处理。同时建立联动惩戒机制,加强与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和纪委的信息沟通,加强与效能办的联动,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巡访团督查、专项督查、日常暗访等方式,开展实地督查落实。

二是融入城市主题活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今年是精神文明创建的总评年,恰逢我国重大外交活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系列活动在福建举办。我们将以迎接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为契机,开展“树文明新风,迎金砖宾客”主题活动,实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志愿服务奉献行动、文明礼仪践行行动、“马上就办”高效行动、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等,将迎接会晤各项筹备工作融入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中,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城市文明形象全面提升,为重大外交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乡风文明品牌。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既是国家战略,也是福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是福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抓手。为此,我们在全省农村中选择一批创建基础较好、创建热情高的行政村作为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拓展政府部门组织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纳入文化文明建设的内容,突出弘扬文明新风,推动农村社会风气专项治理,打造“美丽乡村”文明示范品牌;我们依托古街、古厝、古寺庙、古树、古桥等历史文化遗迹,全面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确立了第一批20个“五古丰登”活动示范点,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文化展示、民情商议、文体娱乐、志愿服务等活动,拓展基层宣传文化新阵地,传承乡贤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和有效途径。今年在省级文明城市的测评中我们要强化对以城带乡工作的测评考核,将乡镇列入实地测评范围,推动城乡创建协调发展。

在创建内容上创新,注重强化目标导向

精神文明创建是在头脑里搞建设,弘扬的是正能量,强化的是价值观。只有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建设,才能体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刻内涵和鲜明的目标导向。

一是突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公益广告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是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创作宣传力度,在扩大传播途径上加大力度,把公益广告做到群众身边,把公益广告融入到日用商品中,让公益广告真正“美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同时要用好公益广告的考核指标,促进公益广告工作做深、做实、做活。比如“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这一测评指标,之前考核的是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氛围,今年要加强对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实际开展情况的考核,从街道社区、楼栋院落、学校单位等一个个细小的单元抓起,使之真正达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目的;比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刊播,之前要求做到从中央图库统一下载,有浓厚的宣传氛围。今年对公益广告的宣传要求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也就是说除了要达到“抬眼可见,举足即观”的效果,更要能体现地方特色,体现功能作用,并鼓励自行创作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有机融入各类生活场景和城乡设施中。

二是突出社会道德标杆的树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是引领道德风尚的“航标”,是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是百姓身边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要运用大众传媒、公益广告等手段,多途径多形式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充分发挥模范好人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完善并实施《福建省道德模范金融服务实施细则》《福建省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以及开展道德模范慰问帮扶活动,不仅能给道德模范以精神鼓励,而且化为现实的帮扶,从精神和物质全方位确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三是突出家风文化的培育。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要挖掘展示家风家训文化,深化家风家训文化建设,传承家风家训文化,使优良家风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今年,文明家庭创建将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表彰一批文明家庭,目的就是要重视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带头树立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既强调百善孝为先,着重在“孝”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宣传孝老爱亲的正面典型,曝光不肖子孙的恶劣案例,用社会舆论激发人们的道德良心;又重视挖掘历史人物、家风家训中的廉政文化,传扬廉政故事,以历史上廉洁的家风启迪教育今人,培育福建的廉政文化品牌。

在示范带动上创新,注重提升工作实效

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群众性工作。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需求,才能提高创建工作的实效,让更多人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一是策划公民践行行动。公民文明素质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文明形象,也是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实效的鲜明标志。去年9月,我们以“公民的文明习惯从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活动,提高了精神文明创建的社会影响力和公民参与度,成为福建省文明创建一道亮丽的风景。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研究“八不”行为规范的奖惩机制,增强“八不”行为规范活动的刚性约束,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走进校园,让学生从小做起,让学生成为家长的文明监督者,让做文明公民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家庭。

二是建立公民参与平台。群众的拥护度和满意率是检验创建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中涉及到民生的项目,如“公共场所秩序”项目考评中比较常见的“占道经营”现象,要在测评标准的制定上做些改革,如限定摆摊时限,及时保洁清扫等,这样既维护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又充分考虑了群众生活的实际需要,比一味杜绝或是临时禁止更具指导性。拟建立“文明点赞台”,褒扬文明行为,曝光不文明现象。增加对事关民生的服务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满意度测评,在原有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增加现场暗访、电话询问等测评方式,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打通公民互动渠道。互联网既是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效的手段,也是文明创建的新领域新阵地。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潮流,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目前,全省各县(市、区)已建立了文明网站或开通文明频道,并开设微博账号、开通微信公众号,逐步建立全省微博矩阵、微信矩阵、客户端矩阵和文明网群,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交流展示、良性互动的平台。提升福建省“志愿云”平台,完善了志愿者的网上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对接、褒奖回馈等制度,运用网络整合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供需对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的范围。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扶老助残、慈善捐助、救灾助学、义务献血、环保宣传等网络公益活动,让公益精神弥漫互联网每一个角落。今年的测评中,我们更加注重如何采取大众化网络化的话语表达,使创建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互动起来、活跃起来;更加关注通过这些平台开展了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效,是否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等。

在测评方式上创新,注重加强常态管理

创建测评指标体系是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长效常态的“指挥棒”,是加强创建常态管理的有力手段。要创新考评方式,促进考评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客观公正,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一是增加暗访督查。要使暗访督查制度化。拟组建暗访督查测评员队伍,采取不定时、不打招呼的方式进行暗访。对容易突击应付的测评项目,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窗口服务、占道经营、公益广告等,分解到日常的暗访中;同时,增加平时暗访的权重,对临时关闭店面、网吧、农贸市场的,执法人员和工作人员异常增加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扣分,以引导各地各部门重平时、重长效。

二是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和实施全国文明单位日常管理办法,落实文明城市的日常管理机制。针对测评时容易突击应对、实地考察难以发现问题的测评项目,如对公共交通秩序的测评,拟采用调阅监控录像的方式进行考核;针对部分文明单位突击准备迎检材料、弄虚作假等问题,拟开发测评材料网上申报系统,要求参评单位在规定时限内报送组织活动的相关材料,材料必须包括组织开展活动的所有过程性资料。

三是改进迎检作风。对测评人员签订廉洁和保密协议,将其纳入文明城市测评范畴,强调不兴师动众扰民、不增加基层接待负担,不干扰地方正常秩序,对突击迎检的在负面清单中予以扣分处理。为了让文明创建测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建立和充实考评工作专家库,考评前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随机分组。实地考察点采用随机抽取、材料审核采用网上联审打分的方式进行。测评前,对全体测评队员集中进行业务和纪律培训,确保标准规范统一,结果客观公正。对重大有疑义的测评结果,增加现场复核环节。

四是实行淘汰退出机制。各类精神文明表彰是一项重要荣誉,是城乡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标杆,但不是“铁饭碗”“保险箱”,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能形成“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习惯。从本届起,中央文明委规定对文明城市测评中连续两年测评成绩排名末位的,在届期内出现“一票否决”的全国文明单位实行退出机制,加强动态管理,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为形成“牌子到手,创建加责”的机制,今后我们也拟建立淘汰退出机制,保持文明城市、单位、行业等的先进性、示范性。

创新永无止境,精神文明创建实效要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持续落实创新举措,才能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才能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海峡通讯》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