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中华儿女》

李光武:中国原创技术的一块“料”

菡涵 曹双

2017年06月26日13: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目前,在世界十大新材料中,李光武带领的弘大科技已经突破三项。气凝胶可以民用化,且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

在2017年5月“北京榜样”的最新榜单上,第一位就是李光武,弘大科技(北京)股份公司董事长。

他的个人介绍里这样写到:立志用技术让中国赢得世界尊敬的李光武,在全球最具潜力十大新材料中已成功突破三项。无论航天飞机还是战斗机都使用气凝胶用于隐形和防护,之前对于气凝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德、法、日等国。李光武率队历时近5年研发出气凝胶低成本产业化工艺技术和成套生产线项目,且实现全过程国产化。该成果突破了国外专利封锁,同时批量产出的“神奇材料”气凝胶技术指标远超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那么,气凝胶是怎样一种“神奇材料”?李光武又是怎样让中国赢得世界的尊敬?……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海淀园的弘大科技,走近这位“北京榜样”。

突破创新,改变世界

见到李光武,这位技术型老总谦和有礼,一口地道的老北京腔,稳重中不失幽默,刚毅中透着温暖。他介绍,弘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2013年12月在一批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共同倡议下创立的从事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1893万元,净资产超1亿元,公司成立第一年即获得海淀区属的初创期企业股权投资基金500万元。

气凝胶是什么?李光武向记者详细介绍到,气凝胶为纳米结构多孔材料,具有低导热系数、低折射率、低弹性模量、低密度、低声阻抗、耐温高、阻燃等优良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导热系数最低的材料,它具有众多可以颠覆传统技术的特点,并且新的优良特性不断地被发现。此外,气凝胶还能吸收像原油一样的污染物,被科学家们描述为“终极海绵”。该材料在航空、国防、通讯、医用、电子、冶金、太阳能、建筑、声学、高温隔音、超级储能器件、环保以及化工等许多领域蕴藏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SCIENCE》杂志将气凝胶列为未来全球最具潜力十大新材料之一,2007年9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专家文章称“气凝胶——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材料”。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技术强国就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进行研究,我国也从9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并投入了巨额资金。目前,国际上关于气凝胶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国内研究主要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同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国防科大、英德埃力生公司等为代表。

据统计,全球气凝胶年产量不足10万立方米,三分之二在美国,最大厂家阿斯彭公司隶属于美国宇航局,由于价格昂贵,其产品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军事、石油。国内有几家企业主要以高价进口国外设备生产含气凝胶的保温毡为主,而国内生产基础原材料气凝胶的产量低于1000立方米仅限于高端用途且价格昂贵,由于制备工艺复杂、投资巨大以及产量有限使民用领域推广受到局限,市场难以接受。

而弘大科技在李光武的带领下打破了这一技术瓶颈,突破创新了纳米新材料气凝胶大规模低成本产业化制备技术、微晶纳孔金属制备技术、无机盐水合物长效蓄能技术、石油泄漏污染治理技术等一系列应用工程技术,大幅降低了气凝胶的生产成本,使得气凝胶可以民用化,且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

“该项技术改变了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超临界干燥设备的思路,在实现同样产能同等甚至更高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的干燥设备投资只有超临界设备的二十分之一。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仅能使产量迅速扩大,也使生产成本大大地降低,实现了全过程国产化的同时也为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大规模生产及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光武说。

该项技术现已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PCT国际专利优先权已检索通过,今年5月已获得美国专利正式授权,并已提交首批申请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国际专利;申请的气凝胶应用技术相关发明专利已有3项,其中1项也已申请PCT国际专利。

弘大科技的研发团队基于气凝胶的诸多优秀特性,正在研发试验多项气凝胶的应用技术和产品,包括气凝胶冲锋衣、防弹衣和宇航服、高温保温隔热板绝热毡、防腐疏水涂料、相变蓄能材料、隔音吸能板、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改性、油水分离装置、工程塑料改性、物理大电容器、防核辐射和X光射线膜、反光隔热膜、土壤生态和盐碱地修复、含有机磷等有害化学物的污水处理等,这将为未来大规模产业化气凝胶后的应用市场开发推广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李光武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是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中关村十大创业未来之星、武汉黄鹤英才、住建部绿色建材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武汉企业商会副会长,曾获北京市优秀科技干部和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

李光武爱读书。他说,因为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从小家里的读书氛围就很浓,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读书,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在书中他找到了很多乐趣,“我不只看本专业的书籍,其他学科的书也看,触类旁通,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北京纺织器材厂和北京吉普等国企从事技术工作10多年。“在工厂里,谁的技术过硬,大家就服谁。”所以,李光武刻苦钻研技术,晚上经常加班加点,困了就睡在机器旁边的长条凳上,醒来接着干活。

自1996年起自主创新创业逾20年,李光武积累了丰富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多领域跨行业实际科研工作经验。在多年工厂工作和自主创业后,他发现,很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都被国外把持,特别是材料领域几乎所有重要基材鲜见中国原创技术。

为改变我国众多行业领域核心技术缺失的现状,李光武毅然投入为强大中国应用工程技术水平奋斗的再次创业中,先后投入自有资金超过2000万元用于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申请和获得45项国际和国家专利(8项PCT、22项发明、15项实用新型),2013年和2015年分别创立北京弘大科技和武汉国科弘大科技公司,任董事长、总工程师。

目前,在世界十大新材料中,李光武带领的弘大科技已经突破三项,包括:气凝胶非超临界产业化制备技术、非晶金属块材制备技术、创新了微晶纳孔金属。同时,在研发新能源蓄能、雾霾控制、生物灭菌、土壤改良、半导体基片制备等技术方面均有领先世界的重大创新突破。

气凝胶低成本产业化工艺技术和成套生产线项目是李光武带领研发团队历时近5年独立自主设计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过程实现国产化的原创性成果。该成果打破了国外专利技术的封锁和技术瓶颈,批量产出的气凝胶技术指标远超美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设备投资仅为世界普遍采用的超临界干燥法的二十分之一。

该项成果在经过北京市6个单位评审后,最终确定气凝胶获得北京市新产品证书,弘大科技荣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领企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弘大科技还可利用该成果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如硅系、碳系、硫系、金属氧化物系、金属系等气凝胶。

基于气凝胶的诸多优良特性,李光武带领团队持续研发了针对气凝胶应用的世界领先应用工程技术几十项,覆盖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应用工程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申请PCT国际专利5项。

回忆这5年,李光武坦言,经常日夜奋战,有时一天的睡眠不超过3个小时。2015年11月,他因过度劳累被迫住院,入院后依然为尽快突破气凝胶高质量产业化生产瓶颈与工程师电话会议。

主治大夫问他:“你的体检指标按常理已经昏迷了,你怎么还在工作?”他笑说:“人是靠理想和精神支撑的。”15天后,尚未完全痊愈的他又投入工作中。

2016年4月,他又一次入院,在手术的当天下午,他出现在了中关村的一个项目汇报会上,在场的领导、专家都被他深深地感动了,劝他注意休息,但他说:“没关系,尽快实现国家强大要争分夺秒,我们要用科技贡献赢得世界对中国的更多尊敬。”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1万立方米气凝胶国内最大生产基地已在武汉落成,占全球产能的六分之一;气凝胶应用技术生产基地已落地安徽合肥占地400亩。这两大基地的建成和运营将解决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近30年未能实现产业化的问题。

气凝胶作为基础材料,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将在我国节能环保、新能源、建筑、汽车、国防军工、石油化工、轨道交通、3D打印、工程塑料等产业领域快速发展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回报社会,心系青年

多年来,李光武始终心系国家,情系社会。一次商务出差的偶遇,他为陕西省扶凤县法门镇云塘村水泥路铺设慷慨义捐40万元;公司员工生病,他个人出资为员工进行治疗;2015年,一位员工的女儿不慎被骗,被迫要卖掉家里唯一的住房,他得知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挽救了这个家庭的幸福……

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弘大科技的职工也都在李光武的感召下,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让大爱传递。

2016年7月,湖北武汉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李光武个人出资100万元向武汉市捐赠灾后重建款,鼓励武汉人民战胜自然灾害,重建美好家园,也借此表达一直以来武汉市各级政府和武汉人民对气凝胶生产基地项目落地的支持。

当电视台采访时,他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

随着创业团队的不断扩大,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作为领航人,李光武经常鼓励青年:“趁着年轻,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别怕吃苦受累,争取为国家多做贡献,只有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人民才能获得尊严。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事业有成了,不是给子女们留下多少财富他们就会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而是让绿色节能建筑用到了我们的新技术,飞机航母舰艇使用了我们的新发明,海水淡化海上石油泄漏运用了我们的新材料,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是因为安装了我们的新设备……这些才是我们为下一代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