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百姓放心间 力拓脱贫路——廖俊波在政和县工作记事

记者 吴柳滔 东南网记者 王昱钦 通讯员 徐庭盛

2017年06月16日09:57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百姓放心间 力拓脱贫路

在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廖俊波十分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创新使用小额信贷、乡村旅游、“回归经济”等手段,为全县贫困户打造了一个个创业脱贫、勤劳致富的平台。

搭座金融“创业桥”

2014年4月23日,政和县扶贫小额信贷首发仪式在该县外屯乡洋屯村村部前空地举行。

政和县邮储银行近日制作的学习廖俊波视频里,记录下了当时他的讲话:“这100多万元贷款,意义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创举,解决了农民最需要的资金的问题。土地经营权贷款,我们在全国取得了突破。扶贫工作我们要敢于创新……”

那一天,政和县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仁寿等10户农民以个人身份,获得了全省第一笔“三农”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为110万元,抵押物是他们承包的1500亩土地10年的经营权。当时,中央和我省尚未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但廖俊波敢于创新,在银行与农民之间搭起一座桥。

廖俊波搭建的这座桥,是政和县扶贫小额贷款助推协会,以及由它衍生的一系列金融扶贫创新做法。过了这座桥,贫困户的生产资料就变成了钱。

贫困户想要发展生产,但缺少资金。他们手里没有抵押物,只有无法交易的宅基地、长在田里的作物、养在家里的禽畜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生产资料。这些东西,银行不要,但扶贫小额贷款助推协会要。贫困户把生产资料抵押给协会,协会经过风险评估与创业项目审核,替他们向银行担保,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给贫困户。协会把风险保证金押在银行,银行有信心支持扶贫。

获得贷款的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发展顺利,莲子种植规模从700亩扩大到3000多亩。依靠莲子,洋屯村去年人均增收1500元,解决2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去年发出工资100多万元,5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莲子实现了脱贫。合作社还拿出200亩莲田,让8户贫困户免费入股,并提供技术指导、农资垫付、保底收购等优惠服务,预计入股的贫困户每年每户可增收3万元以上,一举实现脱贫。

廖俊波殉职以后,政和县邮储银行在深入学习他的事迹的同时,将他搭建的这座桥发挥出了更大作用。

今年4月以来,政和县邮储银行在石屯镇做试点,与扶贫小额贷款助推协会、各村党支部建立三方联动机制,让贫困户不出村就能拿到贷款,当月就对石屯镇发放扶贫贷款近500万元。这项机制还向全县推广,截至5月中旬,政和县邮储银行已对全县发放扶贫贷款3793万元,涉及576户贫困户。

乘上旅游“顺风车”

今年端午节期间, 4A级旅游景点石圳村迎来了数千名游客。贫困户林仁光在村口杂货店里热情地招呼客人,生意不错。三年前,廖俊波到村里调研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时,注意到了林仁光。

林仁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六七十岁了,妹妹患白血病导致家庭欠下10多万元债务,他靠种菜、采茶养活一家四口,40多岁了尚未结婚。石圳村开始搞旅游以后,他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口摆摊,卖点矿泉水、风车、气球。廖俊波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建议他把位于村口附近的土房子的厨房改造成杂货店。建杂货店花了3万多元,其中2万多元是廖俊波协调有关部门为林仁光解决的。如今,他的父母、妹妹看着杂货店,他农忙时种田、采茶,农闲时到附近工业园打工,一家人的日子渐渐走上正轨。

石圳村是石屯镇松源村的一个自然村,曾是出了名的“垃圾村”,脏乱差的村子破旧不堪,不少村民住在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土木屋里。

2013年,时任村妇女主任袁云机联合村里9名姐妹,建立起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使整座村庄焕然一新。她们的朴素举动,让廖俊波看到了旅游产业的前景。

廖俊波在石圳村考察时发现,该村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几栋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加之距离县城仅十几分钟车程,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景点,既给县城人民提供休闲去处,又给当地脱贫开拓新路。

政和县因茶而得名,白茶是该县特色产业。2014年起,县里将石圳村打造成“中国白茶小圳”,把各种扶贫资源集中到石圳村使用,将其打造成依托乡村旅游模式带动脱贫的样板。

“盈利的项目,你们村民掏点钱去做,不赚钱的项目,县里面和镇里面帮你们做。”这是廖俊波对石圳村的承诺。在他的亲自关心下,水、电、桥、路、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经营收入提取20%作为村集体收入,其余收入全部由村民分红。去年,石圳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仅分红就让每户增收近8000元,全村贫困户脱了贫。

近年来,石圳村的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县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外屯乡洋屯村3000亩荷塘引来大批游客和写生、摄影爱好者;东平镇在2014年“清新福建·美丽乡村之旅”评选活动中获全省古村名镇类第一名;杨源乡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打造既具各村特色,又有连片效应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星溪乡念山村旅游扶贫规划被评为全国旅游规划扶贫示范成果;县政府整合省里的项目,改造了3条总长近27公里的乡村旅游公路……

唤回乡贤帮“造血”

近日,记者到政和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许周妹办公室采访时,她在接待两位乡贤。政和县杨源乡的陈先生和澄源乡的许先生在福州经商20多年了,近来受到政和县“回归经济”政策的感召,计划回乡投资。

政和县有数万人在外经商,廖俊波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特点,将其转化为促进本地发展的优势。“廖书记思想超前,他提出发展‘回归经济’的时候,很多干部还听不懂。”许周妹说。2012年12月开始担任县接待办主任的她记得,每当有乡贤回到政和考察项目,廖俊波都会亲自热情接待,周末总是请乡贤吃饭,聊一聊家乡的变化,邀请他们回来创业。他殉职以后,上海、厦门、广东等地的政和商会负责人纷纷自发赶到南平参加他的追悼会。

“‘回归经济’,就是要通过建立统一、公开、透明,客商可预知的招商政策,鼓励在外乡贤回归创业,发挥政和籍在外人士的智慧,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2011年8月20日,他在政和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说。

在石狮创业多年的高绍招正是被廖俊波邀请回家乡的乡贤之一。2015年底回乡后,他在镇前镇下园村种植了50亩猕猴桃。最近,他准备投资1000万元,把果园打造成集观光、旅游、种植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带动下园村和周边一大批贫困户脱贫。

近日,在铁山镇江上村“四季果园”里,回乡创业的农民陈树胜和贫困户温旺昌、陈元平、林信福、郑立标正在给樱桃、沃柑等果树施有机肥,这片275亩的果园既是返乡农民创业园,也是镇里的精准扶贫基地之一。

陈树胜在上海经营水果生意多年,去年,镇政府请他回江上村打造“一村一品”水果产业。他与村民合伙流转了275亩土地,从浙江金华农科院请来专家指导,种上樱桃、蓝莓、桃树、火龙果、红皮红心柚等,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采摘专卖于一体的休闲果园。

在果园做工的大部分是当地贫困户。温旺昌是省定贫困户,因缺技术,种蔬菜亏本负债。陈树胜让他负责管理工作,组织工人挖沟排水、锄草施肥、花蕾打尖。“我每个月拿1000元的管理工资,参加劳动每天还有120元工资。”温旺昌说,去年他在果园的收入是2.1万元,“还了债务,脱了贫”。陈元平、林信福、郑立标等3名省定贫困户在“四季果园”工作,平均每户收入达2万元以上。

在铁山镇,许多在外创业的乡贤像陈树胜一样,纷纷回乡发展特色农业,全镇发展猕猴桃、花卉、香榧、葡萄、百香果等基地2100亩。据铁山镇党委书记颜隆波介绍,铁山镇打造花果之乡,全镇共有47户因病、因残、因灾或缺技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花果基地就业。去年,全镇基地共向贫困户发放工资110多万元,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

许周妹说,据粗略统计,最近三年来,回政和创业的乡贤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创业、就业,带动9000多人脱贫。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