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砥砺奋进的五年 脱贫攻坚篇】脱贫“领头雁”

2017年06月14日15:23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脱贫攻坚篇】脱贫“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乡村采访,记者一再感受到脱贫“领头雁”的重要。

  为了脱贫,当地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帮扶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但由于自身缺乏技术,加上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很多贫困户迈不开步子。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给他们树立榜样。

  琼中县长征镇万众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养蚕致富村,不少农户月收入过万元。但在发展养蚕之初,许多村民并不看好这一产业。有村民觉得养蚕就得把稻田变成桑田,如果养不好连饭都没得吃。大部分村民都想着让别人先试,如果别人养好了、赚钱了,自己再养。

  当时,万众村村委会主任黄茂彬站了出来。他说:“我们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必须发展产业,没有产业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作为党员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

  黄茂彬大胆尝试,并不断学习、提高养蚕技术,从最初一个月养一张蚕苗到一个月养4张蚕苗,收入则从一个月2000多元上涨到1万多元。

  黄茂彬养蚕赚钱了,村民们有了信心,纷纷加入养蚕队伍。黄茂彬无私地将自己的养蚕技术和经验分享给了村民。

  在琼中县什运乡光一村,记者也了解到类似情况。2016年底,该村10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这与当地村民王平的带动作用密不可分。在王平的带动下,贫困户不再局限于种植橡胶、水稻,开始尝试养蜂、养蚕、种节瓜、种槟榔等,每个季节都有收入。

  琼中县新闻中心主任秦海灵告诉记者,在该县,像黄茂彬、王平这样的“领头雁”,是每个贫困村的“标配”。

  不过,尽管不少村子里的“领头雁”敢于先行先试,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眼界所限,他们对电子商务、品牌、订单等的认识不够,产品往往卖不出好价格。比如光一村产的蜂蜜主要卖给周边散户,一斤才卖50元。而在湾岭镇鸭坡村,由于该村养蜂“领头雁”蔡仁军找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帮忙设计包装,积极通过网络宣传产品,接到了三亚、海口等城市一些超市的订单,一斤蜂蜜可以卖到近百元。(杨召奎)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