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凝聚军民深情盛开团结之花——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卫国戍边纪实(二)

2017年06月06日14:42    来源:新疆日报

原标题:凝聚军民深情盛开团结之花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和护边员一起巡逻(资料图片)。姬文志摄

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帕米尔高原,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与头戴“吐玛克”(塔吉克族男式帽子)、手牵牦牛的塔吉克族群众,以及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各族群众一起,在雪域高原与风雪搏斗,为祖国边关筑起铜墙铁壁。他们携手穿越帕米尔之巅的冰峰险谷,在慕士塔格峰脚下同舟共济、唇齿相依……高山大地见证了军民共同绘就的卫国戍边历史画卷,草原河流诉说着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幸福图景。

不是战友胜似战友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一直流传着雪域官兵与塔吉克族牧民一家三代卫国戍边的动人故事。1949年,红其拉甫边防连刚成立,牧民凯迪拜克主动申请为连队担任义务向导,带领边防官兵走遍了红其拉甫边防线的沟沟坎坎;1972年,他的儿子巴亚克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干就是近40年;2011年,巴亚克大叔的儿子拉齐尼又自告奋勇担任护边员,与连队官兵一起穿越在边境的冰峰雪谷,将父辈的心愿与荣誉继续传承……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官兵们与祖孙三代护边员“不是战友,胜似战友”的深厚情谊。这些荣誉、情感以及风霜雪雨的刻骨经历,化作照片、文字、奖状和锦旗,被珍藏在巴亚克大叔家的“荣誉室”里。

有一次,连队官兵骑着牦牛正穿过50多米宽的冰河,军医杨海波和牦牛被湍急的河水冲倒,眼看就要被卷入急流中,紧随其后的巴亚克大叔从牛背上飞身扑下想拉住他,却因水流太急,自己也被拖入水中。万幸的是,下游50米外的一块石头挡住了他们,巴亚克大叔使尽全身力气把满脸是血的杨海波拖到了岸边。

拉齐尼第一次带领战士们穿越吾甫浪沟巡逻时,遭遇暴风雪的袭击,看到官兵们直打哆嗦,拉齐尼想起父亲巴亚克教过他的方法,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们紧靠着牦牛,捱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第二天一早,巡逻队又遇到了山体滑坡,山上不断有碎石块滑落,拉齐尼只身前往悬崖峭壁为战士们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从山上滚落,砸中了拉齐尼的额头,鲜血直流,但他强忍剧痛,终于为战士们找到一条安全的石壁路,保障了官兵们顺利通过。

尽管祖孙三代护边员并未身着军装,但他们却是红其拉甫边防连所有官兵心目中的资深“老兵”。

“死亡之谷”山高路险,因为护边员与连队官兵的互相陪伴,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

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帕米尔高原的自然环境虽冷酷无情,但连队官兵与驻地居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深情厚谊却时常让人感到春日的温暖。

帕日帕克沟口的护边员比江·比格瓦孜家,是战士们心目中的“小驿站”。每到连队执行任务时,比江·比格瓦孜都在“小驿站”为战士们准备好热乎乎的奶茶、羊肉汤。战士们说:“漫长的巡逻路因为这个‘小驿站’的存在,显得不那么遥远。”然而,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小驿站”与外界失联,比江·比格瓦孜一家人的生活成了问题。连队战士们时刻挂念着“小驿站”,他们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和药品,绑在牦牛身上,冒着大雪给比江·比格瓦孜一家人送去。

有一年冬天,老乡比革拉尔跑来向连队求助,说大雪压塌了他家的羊圈和牛圈。情况紧急,连队派出15人的应急救援小分队迅速赶到比革拉尔家中。几十只羊、牛都被困在倒塌的圈棚中。老乡家的房屋都是石头搭建的,铁锹、推雪板、撬杠等工具派不上用场。为了抢时间,保财产,战士们徒手清理冰冷的石块,以最快的速度打开一个缺口,抢救出了全部财产,帮老乡渡过了难关。

吐尔迪罕大妈年逾古稀,儿子因病去世,家里没有了劳动力,也就几乎没有了收入。雪上加霜的是,洪水又袭击了吐尔迪罕大妈的家。连队官兵得知后赶来帮大妈修缮房屋,还为吐尔迪罕大妈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经过连队官兵多年帮扶,现在,吐尔迪罕大妈家已经拥有70只羊,不仅还了欠款,还有了些积蓄。每到逢年过节,她便带着自己做的美食,与战士们一起分享。

“民情日记”是座连心桥

“拉齐尼家的羊圈被水冲垮了”“沙贝儿的儿子该上小学了”……在红其拉甫边防连,一本本“民情日记”,详细记录着牧民家的困难与需求。每次走访完牧民家,红其拉甫边防连历任指导员都会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

带着“民情日记”,连队战士们挨家挨户地为牧民家解决各式各样的实际困难。

看到拉齐尼家的房子破旧不堪,战士们帮忙和泥、调浆,修缮房屋;牧民苏比克的妻子古丽即将临产,连队军医背着药箱、冒着风雪,脱掉鞋袜趟过冰河抢救古丽,并将她及时送往县医院进一步治疗;牧民家里的孩子上不起学,连队战士们一起捐款帮助孩子重返校园,并为孩子悉心辅导落下的功课……

如今,连队党支部成员人手一本“民情日记”,随时记录入户帮扶工作时的所见所闻,以便做到“群众有所求,官兵有所应”。

在红其拉甫,还有一本“民情日记”掌握在连队历任军医的手中,那就是牧民们的健康状况。牧民们的“健康大使”——军医刘忠银背着药箱为牧民行医看病,跑遍了防区的每一座毡房,为600余名群众送药施诊,挽救了2名病危人员的性命,帮助100余名患有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疼痛疾病的群众解除病痛。如今,军医杨善文接过了前辈的药箱。去年1月,杨善文在一次巡逻任务途中遇到牧民向他求助,他和战友趟过冰河跑去牧民家,救治患重感冒的孩子。几天后,杨善文回访了孩子的病情,得知孩子完全康复才放心。从那以后,他经常在训练、巡逻之余出门巡诊,为连队官兵和当地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日记”里的点点滴滴,是以心交心的有力见证;“日记”是座“连心桥”,连通了部队官兵与百姓之间的鱼水情。

红其拉甫的高山大地、寻常人家,处处都有战士们的身影。在帕米尔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怀着对各族百姓的真挚情意与乡亲们一起生活在这里、奋斗在这里、守望在这里。他们之间发生的点滴往事凝结成珍贵的友谊,哺育着帕米尔高原上的团结之花。(记者/刘婷)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