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土地托管让王双全心里有了底

吕学先

2017年05月30日09:1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土地托管让王双全心里有了底

  这几天,在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白银合套村,村民王双全每天都要来地里看看,因为他家的地刚种上玉米。

  66岁的他十几岁开始种地,种了一辈子,忙了一辈子,到现在还是村里的国贫户。但今年不一样了,王双全不用再像往年那样忙乱了,而且对收成有了底。

  “去年种了10亩地,贴进了自己全部的劳力,到秋天几乎没挣了钱。”王双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用马力耕种,耕1亩70元,种1亩30元,就这还雇不上人,耽误了农时,导致苗长得不好。秋收后一算,除去成本,白贴了一年的辛苦。

  今年,听说村里通过合作社搞土地托管,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王双全早早地就签了托管合同。为了在今年打个翻身仗,摘掉国贫户的帽子,他还多包了30亩荒地。

  借力合作社的大型农机具,王双全提前20多天就把35亩玉米和5亩土豆种了进去。合作社只收了1亩玉米55元、1亩土豆65元的服务费,和以前的用马耕种相比,1亩就省了30至40元钱,而且合作社还保证出苗率。按正常年景,今年,王双全光地里就能收入2万多元。

  不仅如此,秋收时,合作社还给他牵线搭桥,帮着联系收购者,免去了他的后顾之忧。

  腾出时间的王双全,在家里养了4头猪和100只鸡,他笑呵呵地说: “到年底,鸡也大了,猪也肥了,还能收入1万多元。”

  “现在,农民很省事,把籽种弄进地里就不用管了,省力又省钱。”固阳县合众赢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志慧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他说,农民种地辛苦,人力成本高制约着农民收入,而且村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很多耕地都撂荒了,很可惜。

  如何解决谁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通过多年实践,下湿壕镇针对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土地托管的合作社模式。

  固阳县下湿壕镇党委副书记牛巧凤介绍,土地托管是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及土地用途的基础上,由土地托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全程服务。托管合作社利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为托管农户开展机械化耕、耙、播、收等全程作业,并按要求提供田间各项服务,农户按时给付托管服务费。合作社还将全托的土地就近划分成几个相对集中的地块,重新进行规划整理,将原来的水沟、地楞、土垄平掉,使之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扩大了水浇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收益。

  固阳县下湿壕镇白银合套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有218户国贫户,占村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今年,村里将9000亩玉米、马铃薯等大面积农作物耕作、田间管理和收获等作业全部托管给固阳县合众赢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亩让农民增收300多元。而对于合作社来说,这样集中连片的耕种也是好事,因为机械不用本村外村来回跑,省下了油和损耗,就又能把服务费降一点儿,与农民实现了双赢。

  看到今年村里95%的土地都种上了作物,牛巧凤很感慨,农民还是靠种地生活,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贫困户,实施土地托管才是实实在在的扶贫措施。

  此外,村里还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壤性质,鼓励村民集中种植黄芪和黄芪育苗。国贫户育黄芪苗每亩可拿到补贴500元,市级贫困户每亩补贴400元,非贫困户每亩补贴300元。今年,白银合套村种植黄芪和黄芪育苗达到近300亩。按目前的市场行情,平均每亩黄芪可收入3000多元,每亩黄芪育苗可收入5000多元。现在,大黄芪和黄芪育苗已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不仅推动了村民稳定脱贫,还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干劲。

  “目前,全村已有194户贫困户422人摆脱了穷日子。”白银合套村村委会主任李秀凤说,土地托管项目的实施,加上各项产业扶贫补贴,再加上正在推广的整村滴灌,到今年年底,村里将实现全部脱贫。

  记者手记

  机械化生产使农村进入专业化分工社会。在政府引导下,农民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享受到细分生产带来的效率和收益,给这样的扶贫措施点个赞。

  在产业发展中,包头市以打造“高精强”现代农牧业为目标,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努力实现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今年,包头市通过农牧业产业化,脱贫人数将超过1万人。

(责编:姚茜、李源)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