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攻坚

盼了几十年 终于要脱贫了

栗园园

2017年05月30日09:51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盼了几十年 终于要脱贫了

北坡村第一书记庞启渊说,老柏树公路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后,全村每个社都将通上公路。 记者 栗园园 摄

5月22日,城口县下了整整一天雨。记者乘坐的汽车,颠簸地行进在沿中公路上。此行的目的地,是沿河乡北坡村。

穿过一个个山洞,记者看到,沿途的大山几乎直上直下,十分险峻。山路崎岖,让这个地处大巴山腹地的乡村,依然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尽管和其他村相比,我们仍比较贫困,但和以前相比,如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第一书记庞启渊说,随着交通改善、产业发展,今年底,北坡村将实现整村脱贫。

交通不便:脱贫“拦路虎”

北坡村是一个撤并村,总人口1541人,于2003年由柏树村、安坪村、北坡村合并而成,村民比较分散。2015年8月,庞启渊初到北坡村,用了一个多月走访完全村的75户贫困户,这让他对村里的贫困有了深入的认识。

“北坡村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便。”庞启渊说,三村合并后,原柏树村的村民被划分到北坡村五、六、七、八社,而通往这4个社的只有一条长3.7公里、宽3米多的骡马道,村民日常出行全靠两条腿,运输只能靠骡马。

此外,当时一、二、三、四社的道路也没有一条像样的,基本都是土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改善。但这么多、这么陡的山,修起路来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北坡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海说,正常修路1公里需资金10万元,在北坡村可能就需要上百万元,就连通往五、六、七、八社的那条3.7公里的骡马便道,也是花了100多万元才开辟出来的。

大山成了脱贫的“拦路虎”。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生活成本增加,没有人愿意来村里发展产业,北坡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走访中,庞启渊了解到,村民从山上到最近的居民聚居区卖农产品,要花1个半小时,每次骡马运输150斤玉米,运输费50多元。玉米售价1元/斤,本来能卖得150元,但减去运输费,就只剩下不到100元。

今年年底每个社都通公路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北坡村的基础设施开始得到改善:沿中公路加固、拓宽,沿线一社和三社的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二社的社道维修完毕;四社因地势原因无法修建公路,且人口较少,根据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该社村民都搬到了山下…… (下转2版)

最难的还是五、六、七、八社。这里山体过于陡峭,若要在骡马便道基础上进行道路建设,不仅难度大,且十分危险,费用也高达2000多万元。为此,村干部多次劝说村民搬下山居住。“修房子要花好多钱”“搬下山我怎么种地,靠什么生活”,村民们有自己的顾虑,都不愿搬家。

“那就另外开辟一条路。”庞启渊告诉记者,在征求村民意愿后,通往这几个社的老柏树公路去年年底开建。这条路计划投资1793万元,全长近3.5公里,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后,全村每个社都能通公路了。

交通的改变,让村民怨气少了,村里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

长短结合规划产业谋发展

在北坡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虽见效快,但效益低,因此产业发展得长短结合,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一些见效慢但效益高的产业。”庞启渊和村支两委干部决定短期内先做大原有的生猪、中蜂、山地鸡等产业。

2016年,北坡村采取产业发展奖励模式,于年初将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每户500元,年末再向验收合格的贫困户发放产业发展奖励资金,每户500元,加上面向全体群众的产业扶持政策,有的贫困户仅仅在发展产业上获得的奖励便有5000多元。在此激励下,去年,全村贫困户的山地鸡喂养数量平均达到30多只,生猪养殖平均数量在2头以上,传统农业基本可以保证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

就在记者进村当天,北坡村还和城口县绿创香菇种植场签订了合同,准备在村里发展花菇产业。庞启渊说,花菇是北坡村最新规划的一个短期产业,今年立秋开始种植,年底便可见效,“种植场年底会以保底价格26元/斤进行收购,村民几乎无后顾之忧。”

在长期规划方面,村里决定扩大原有的笋竹产业种植规模。“笋竹虽生产周期长,但是好种,晒成笋干便于保存、运输,经济价值也高。”庞启渊说,去年,全村新增笋竹种植面积2700多亩,目前,全村笋竹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基本不愁销路,1亩可产生经济价值500多元。

去年,北坡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7050元,今年年底将实现整村脱贫。

(责编:姚茜、李源)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