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产业扶贫带来乡村速变 ——南宁三塘镇那笔村走笔

2017年05月23日09:53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产业扶贫带来乡村速变 ——南宁三塘镇那笔村走笔

  山这边有紧邻昆仑大道、南宁规模最大的都市小区之一,山那边则窝着一个自治区“十三五”重点贫困村——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那笔村。

  近些年来,昆仑大道沿线不少村屯依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大踏步奔向致富路,那笔村却一直沉寂。2012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2600元。

  今天,那笔村的无花果、沃柑等六大特色产业,承载起村民的脱贫梦想。5月19日,记者驱车来到那笔村,探访发生在该村的乡村速变。

  同一块地,“钱景”大不同

  在那笔村的南宁市长寿仙无花果种植基地里,无花果缀满枝头。该基地由广西一家农业公司投资,共流转村民土地100亩。

  基地种植的是波姬红品种,3年挂果,亩产值可达3万元,经济效益是传统水稻、花生等农作物的5倍以上。

  当天,贫困户韦凤群准点到基地报到,前来“上班”除草。到地垄中段,韦凤群突然站起来说:“呀,到我家这块地了。”原来,她家有1.3亩耕地参与流转。

  土地流转前,韦家的1.3亩地种的是花生。“刨去人工、化肥等成本,遇到价低年景,一年收成还没现在的租金多。”韦凤群说。

  贫困户张家南也有同样的感慨。他家几亩地原种青椒。青椒上市时,为保证新鲜度,采摘时间在晚上10时至次日凌晨3时。有一年,价格跌至0.16元/公斤,青椒最后烂在了地头。

  去年,一个高山羊齿叶种植项目落户那笔村。张家南以2.2亩土地入股,项目公司提供苗木、技术并返聘他采摘鲜花。张家南笑眯眯地算起了收成:“入股分红加上务工,今年收入2万元没问题。终于能甩掉贫困户帽子了。”

  树立信心,扶贫先扶志

  足不出村,坐收租金,“上班”赚钱。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让村民看到脱贫希望。

  这样的喜人改变,首先来自于贫苦户树立了脱贫信心。贫困户张文佩已80岁,去年4月种植了6亩发财树,现在树胸径已有8厘米,明年就可出售。“我家也不能落后,不能什么都靠政府。”老人说。

  贫困户这样的心态变化让驻村第一书记毛鑫欣喜。2015年,这名80后女子进村走家入户,谈及引入特色产业时,有贫困户就说:“我只种花生。种其他的卖给谁啊?”

  无花果基地进村就一波三折。公司就土地流转与村民签约时,有几户村民临时变卦,一度让项目濒临流产。

  毛鑫与村干走家入户彻夜做村民思想工作:“同在南宁郊区,那笔不缺山不缺水不缺地,为何周边其他村都发展起来了,我们村却一直原地踏步?缺的是特色产业、干劲和决心!”

  “三缺”“三不缺”,一语直击那笔村贫困现状,也击中村民心中的痛。村民不说话了,默默签下合同。

  “贫困户首先得有决心,脱贫才有希望。”毛鑫深有感触。

  抱团发展,致富路更宽

  在那笔村,新建起了一座无花果加工厂。该加工厂将生产无花果酒、无花果茶、出口级脱皮无花果干等产品,延长无花果产业链。以该公司为龙头,那笔村成立了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引入特色产业,更要抱团发展。在那笔村,这样的合作社已有6个,发展起无花果、鲜切叶、沃柑、金花茶种植及乡村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那笔村产业扶贫造就的乡村巨变,正是南宁市致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拓宽扶贫渠道,为扶贫注入新内容、增添新动力。2016年,该市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产业扶贫,投入资金2.49亿元,扶持优势特色种养、旅游、电商等产业项目1418个,受益贫困户6.6155万户,贫困人口24.54万人。今年初,该市举行产业扶贫专题培训对接会,邀请60多家企业与421个贫困村进行对接洽谈。据悉,今年该市已安排1.86亿元,主要发展种养项目和非种养项目,预计可使贫困群众23.89万人受益。(邓盛龙)

(责编:黄瑾、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