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3日09:50 来源:南方日报
陈凤梅
如果再选一次,还会留在基层当一名妇产科医生吗?面对记者这个问题,陈凤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爱这个专业,也有信念!”
陈凤梅是来自医疗战线的党代表,在韶关市始兴县妇幼保健院当了20多年的妇产科医生,如今是该院的医务办主任。
最近让她颇感兴奋的是,省委、省政府明确要建设45家县级综合医院,强基层补“短板”,她所在的始兴县妇幼保健院也要升级。“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特别希望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陈凤梅说。
●采写:记者 曹斯 摄影:记者 王良珏 王辉 肖雄
将心比心建良好医患关系
当基层医生收入较低,晋升较难,条件艰苦,陈凤梅却坚持了20多年,当地不少群众慕名找她看病和生娃。如此坚持,理由是什么?“我爱这个专业,也有信念!”她说,读中学时,她的姐姐怀了一对双胞胎,却因当地医疗条件差,大人和孩子都没保住。“当时能做剖宫产的医院特别少,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我当即下决心,当一名妇产科医生。”
陈凤梅说到做到,一毕业便到始兴县妇幼保健院工作。这些年,为了“母婴平安”这几个字,她尽心尽力。
前段时间,一位孕妇在公园散步时突然大出血,被送到始兴县妇幼保健院时正好是中午饭点。“B超提示她怀孕29周,胎盘早剥,如果不及时手术,大人孩子都有危险。”经过请示,陈凤梅顾不上吃饭,一边组织人员抢救,一边呼叫新生儿救治中心到场做准备,还主刀实行了局部麻醉下的剖宫产,最终保全了大人和孩子的生命安全。
而在同事心目中,陈凤梅不仅医术了得,沟通本领更让人折服。遇到棘手的情况或“不好说话”的病人,大家搞不定的时候,都会想到陈凤梅。
“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是换位思考。”陈凤梅举例,先兆流产要保胎的病人总是特别紧张焦虑,“说到底,他们对家门口医疗条件、医生不够信任。有的说要转诊,有的担心药物对胎儿有负面影响……”
陈凤梅总以亲身救治的成功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尝试说服他们。“这都是真实案例,眼前的也是我很有把握救治的病人。我还跟他们说,若不信可以打电话去问问过来人,确认一下。”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打过电话。因为他们都被陈凤梅说服了,听话地接受治疗。“要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最重要是将心比心。”这就是陈凤梅的心得。
保健院升级更好服务群众
如今陈凤梅已是医务办主任,医务工作任务繁重。然而,她还要值一线班、二线班,这意味着她每4天就要留守医院24小时,此外,病房、手术、医务工作,一样不能耽误。
连轴转能行吗?“缺人呐!”陈凤梅说,基层医院硬件、软件设施都不比城里的大医院,不少年轻人觉得平台不够大,机会不够多,尤其是收入也不够高,自然留不下来。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高危孕产妇越来越多,人手更紧了。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45家县级综合医院。陈凤梅所在的韶关市始兴县妇幼保健院也将搬迁升级,这让她充满期待。
“加大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这对我们这些粤东西北的群众而言是大利好。”陈凤梅特别关注未来五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变化。
“我们医院只有床位38张,医院大楼是1997年建的,占地面积才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难以满足当前全县群众就医需求,特别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们需要大力提升服务能力。”陈凤梅期待着,“升级版”的始兴县妇幼保健院有更大作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她还希望医院引进更多高水平人才,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更多好医生。
相关专题 |
· 聚焦各地党代会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