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中华儿女》

陈静瑜:医者之责深铭“肺”腑

记者 王海珍

2017年05月22日13: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静瑜性格里有着学者和医生最耿直的一面,是位有良心的全国人大代表

3月13日晚上,中日友好医院会议室内人头攒动。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趁两会间隙为中日医院呼吸中心PCCM专培教学活动做讲座,来听讲座的听众中除了年轻医生之外,还有慕名而来的患者家属和记者。

讲座结束,围观者哗啦啦簇拥到陈静瑜的跟前,有人举着采访机,有人拿着X光片,见缝插针地询问着各自关心的问题……

与死神赛跑的肺移植领军者

陈静瑜长期从事普胸外科临床工作,近年来开始从事肺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任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无锡市肺移植中心主任。

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对供受体的匹配要求最高,而且需要多个医院和多个学科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我国一直进展艰难。2001年,陈静瑜赴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进修学习肺移植,2002年9月28日完成第一例肺移植。自此,中国的肺移植开始发展起来。 

两会期间,陈静瑜一直很忙。3月4日晚,在两会开幕前夕,他在中日友好医院做了一台肺移植手术,这台手术因为有网络直播一时火遍全国。其实,在3月3日、4日、7日这三天,他都分别为患者做了肺移植手术。

如此密集的手术安排,他的日常工作节奏可见一斑。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共有204例肺移植,陈静瑜团队完成了136例,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肺移植中心。排名第一是陈静瑜曾进修过的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2016年完成了145例。

再看一组数据:2016年飞行110次,186小时,共计125606公里,典型的“空中飞人”,这是陈静瑜团队负责取肺源的刘东医生的工作状态。

“每做一例肺移植,从前期OPO协调员供肺维护协调并作出评估,到肺源获取直至最后民航、高速、高铁转运到医院完成肺移植,每一步都相当艰难,每例肺移植均是急诊手术,我们团队每天都在应急状态下随时出发。”陈静瑜说,而他本人基本上平均三天一次飞机出行。

“有了器官才有移植,有了移植才有新生命。”器官的时间耽误了,很可能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结束了。对陈静瑜及其移植团队来说,一旦拿到肺源,就必须争分夺秒移植给病人。肺源从供体身上取下,到植入受体体内血流灌注为止,有一段安全的冷缺血时间,如果超过了冷缺血时间,肺源质量就变差甚至无法使用。一般来说肺源冷缺血时间为12小时,刨除移植手术本身需要的5个多小时,留给路上转运的时间只有6小时左右。从这一方面而言,陈静瑜是与死神赛跑的人。

从事肺部疾病诊治工作20多年,陈静瑜太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痛苦。当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病人呼吸困难,有的甚至24小时离不开氧气,没法下床走路活动,生活质量非常低,进行肺移植成为其唯一治疗手段。

中国肺病高发,每年至少有10000多个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做肺移植。“目前肺移植少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肺是开放性器官,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其次大家对肺的维护认识不够;此外,获取的供肺需要及时转运到医院,否则肺源质量将大大受到影响。”

肺移植不像肝肾移植那样被广为知晓。“很多患者和家属存在错误观念,到最后无法救治时才接受肺移植。”陈静瑜在门诊中遇到太多这样的患者。普及肺移植知识,让更多人意识到肺移植的重要性,这也是陈静瑜一直努力所做的事情,包括手术直播——在数万人的瞩目下完成一台手术,压力不可谓不大,可是陈静瑜却勇于尝试,开手术直播先河。他一直是勇敢的。

“要直播这样一台高难度的手术,一开始我有些顾虑,但当我想到如果因为这台直播手术可以增强更多的中国民众对脑死亡器官捐献的认识,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陈静瑜对手术直播形式表示了认可。

“国外患者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进行肺移植,譬如肺纤维化病人估测存活二年就评估排队等肺源,而国内许多患者因为对肺移植不了解,害怕,往往濒死状况下才来博一下,有的预计生存只剩一个月甚至几天时间才来。”肺移植是个成熟手术,只要移植前全身状况好,成功率能到90%,而濒死时才救助肺移植的受者,死亡率很高。很多患者往往等不到供体或者来不了医院就去世了,这是陈静瑜最痛心的事情。

认真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  

在陈静瑜的记忆中,有一件事情一直印象深刻。2015年10月4日,他们的团队从广西获得肺源之后连夜赶往广州白云机场,但是到达机场后,飞机没有起飞却已错过了登机时间,航空公司以不符合规定为由拒绝团队成员登机。最终,此次器官转运时间长达9个半小时,使得移植手术的难度大大增加。

这件事对陈静瑜触动很大,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曾经多次提交关于建立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建议,但仍旧发生了这种遗憾的事情。于是,他再次专门提出了《关于建立航空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建议》。

“加快推进器官转运可以更好地保证器官转运时间窗的控制,有效提高我国器官利用率,缓解器官来源不足,最终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加速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他认为,航空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含义包含两层,一是供体获取团队在事先报备并获准后,到达机场后即可在机场与航空公司的专人协调下快速登机;二是在民航飞机误点、流量控制排队等待等状况下,航空公司、机场与空管部门密切配合,遵循“生命优先特事特办”的人道主义精神,视情况紧急,确保供体获取团队乘坐的航班“优先起飞”。经努力,2016年5月6日,民航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专用绿色通道的通知》。自此,中国终于有了器官转运绿色通道机制。

2017年两会,陈静瑜的建议是加快脑死亡立法。他已经连续两年提交脑死亡立法的建议了,他说,相关部门回复他称,目前我国没有实施该法的群众基础。

陈静瑜对此并不满意。他说,脑死亡立法未成功,意味着我国器官捐献工作有障碍。2016年,我国共有4080位公民在心脑死亡后,捐献了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在内的共计11296个大器官,比上年提高近50%,占累计捐献总量的41%。我国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MP)已达2.98,绝对值列全球第二位。陈静瑜说,这说明大部分病人家属认可了脑死亡,该法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陈静瑜也指出,我国相对PMP是很低的。西班牙的PMP达到40,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台湾地区比大陆高出一倍。如果能够推动脑死亡立法,就将大大推动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发展。

陈静瑜认为,我们是有社会基础的,老百姓也是有爱心的,而且很多病人家属也认可对脑死亡患者进行器官捐献,用行动拯救更多的病人。在陈静瑜看来,脑死亡立法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维护死者尊严;二是实施脑死亡标准体现了人类在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等观念上的进步,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三是利于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陈静瑜呼吁,公安、交通部门应积极支持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协助建立交通事故脑死亡逝者的器官捐献与交通事故鉴定同步工作机制,让更多生前有器官捐献意愿的公民,在不幸离世后,用挽救其他生命的形式延续自己的生命。

大爱清尘的志愿者

陈静瑜的微信昵称是“肺腑之言”。既切合他的职业,与肺有关,又切合他的心地,说得都是肺腑真言。有人曾开玩笑说,陈静瑜的微信太过于血腥,然而,透过这一幅幅血腥画面,你可以了解到尘肺给很多农民工带来的巨大伤害,可以体会到一个医学团队不断挽救生命的高尚医德,可以感受到社会对器官移植与日俱增的关注。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静瑜还有一个身份:义工。他作为大爱清尘专家委员会委员已经快四年了。

大爱清尘基金,源自2011年6月15日由著名记者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是专项救助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工,并致力于推动预防和最终消灭尘肺病的公益基金。

尘肺病是一种没有医疗终结的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细微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脏器致残性疾病。患者肺组织硬化、石化,呼吸极为困难,行动艰难,丧失劳力,大部分人最后被活活憋死。

将在生死线上艰难挣扎的尘肺病农民工送进大爱清尘定点合作医院,使其获得及时的治疗和生的希望,这是大爱清尘救援工作的基础项目。

“我们这里有一份解决尘肺病农民工医疗和生活救助问题的建议,能不能帮我们联系一位愿意提交这份建议的代表或委员,这是关乎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600万农民兄弟的生命的事情!”2013年春天,“大爱清尘”官方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寻找热心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挣扎在生命线上的尘肺病人请命!”这一微博得到了陈静瑜的关注。据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回忆,陈静瑜也是第一个回应的人大代表。

“两会在即,寻找良心代表委员,为天下苍生请命!没有什么比救命更大的事!”陈静瑜在收到“大爱清尘”在微博上发出的倡议后立即回应。作为医疗专家,陈静瑜修改了医疗方面的建议。带着《关于切实解决尘肺病患者医疗救助相关问题的建议》参加全国人代会,并动员更多代表签名,以促使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解决。

2013年3月7日下午至晚间,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陈静瑜和全国政协委员吴先宁,前往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天竺村,看望刘建伟等农民工尘肺病患者,调研他们的生活等情况,丰富两会议案、提案。通过走访调研,陈静瑜发现,尘肺病人群体面临的困难,是“综合征”——不仅维权困难,而且本身就很贫困,拿不出钱就医,他的病人中,也有不少还没有等到维权的赔偿款,就已经到了尘肺晚期。

“陈静瑜性格里有着学者和医生最耿直的一面,是位有良心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克勤这样评价他,他不仅在医疗专业方面给出大量建议,而且在全国两会期间也不遗余力地在领导面前讲述尘肺病之苦。王克勤坦言,早几年,“尘肺病”还属于敏感词,随着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的合力呼吁,2013年起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并正面对尘肺病人的救治作出回应。陈静瑜在舆论的破冰之旅中,功不可没。

每年,陈静瑜都会抽出时间参加大爱清尘组织的研讨会,为预防救治尘肺病出谋划策,救治尘肺病人,他也因此成为众多尘肺病家属眼中的救星。

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在微博上,曾经多次分享过一个故事:每每退潮,即有千万小鱼留海滩,不能回海。一孩子每到退潮即在海边拣小鱼,一条条扔回海中。大人觉好笑,一退潮满海滩都是鱼,拣几十乃至几百条归海有何用?但孩子却非常坚定。有人问:这么多的鱼,你又不能改变它们命运,扔不扔有何不同?他看看手中的鱼,答:对这条,我能改变。能救一个是一个。

陈静瑜同样如是,与死神赛跑,尽力拼搏,能救一个是一个。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