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走在脱贫路上的瓦房村

见习记者 卢伟

2017年05月18日14:15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走在脱贫路上的瓦房村

在秦巴山区,有这样一个村子,它的名字叫瓦房村。

该村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乐素河镇以西12公里处,群山环绕,土地瘠薄。当地人讲,种地是“种一袜子打一鞋子”,意思是撒一袜子种子,最终仅能收获一鞋子粮食。村里12个村民小组316户1068人,散居在周边161个大大小小的山坳中,居住环境恶劣。

目前,该村有贫困户204户707人,面对着环绕四周却没有任何矿产资源的大山、面对着退耕还林的压力,该村村民自发修路,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探索中药材种植,贫穷但不缺斗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脱贫道路上。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被无数次证明了的真理在瓦房村同样适用。

庞家山组是瓦房村的一个村民小组,该组到瓦房村村委会之间有着一条小河,因蜿蜒曲折,被当地人称为“乐素河”,早些年村民要来村镇上买东西,因为没有路,要顺着乐素河的流水而下,道路曲折、危险,背着东西每往返一次,都得消耗足足一天时间;因为没有路,庞家山组的村民全住的是土坯房,没有一间砖瓦房;因为没有路,庞家山组村民没有什么产业和积蓄;因为没有路,庞家山组的光棍很多……

从2000年10月开始,历时5年,在乡镇领导支持下,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在村干部带领下,庞家山组村民自发出力,挖山修路,前后使用了20多吨炸药,最终修出了一条5公里的简易土路。

路通了,庞家山组村民去村镇购物骑车仅需20多分钟,同时因原材料等可以直接拉到山上,所以猪苓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积蓄越来越多。于是,庞家山组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村上不单光棍少了,还有很多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女孩嫁到了这边。

这条庞家山组村民自己修的土路,被他们亲切地称为自身经济发展的“动脉血管”,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条关系着他们经济命脉的路。可喜的是,这条路目前已被列入当地政府的建设规划,今年内将开工拓宽硬化。

据了解,瓦房村目前有8个村民小组的路都是村民自发修建出来的。不过,道路经过加固硬化的只有5条,另外还有3个村民小组不通路,交通问题依旧是阻碍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致富当立业,对瓦房村的村民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发展产业,当地贫困户大都‘只吃得起补药,吃不起泻药’,即赚的起赔不起,所以看到产业有收益他们才能放心大胆的去发展产业。”略阳县乐素河镇党委书记任晓波说。

基于这种情况,瓦房村党支部书记徐守平和文书王正洲充分利用当地适宜种植猪苓的自然优势,2010年成立略阳县盛峰猪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徐守平任法人,王正洲任支部书记。最初合作社仅有6户,除了徐守平和王正洲,其他4户都是贫困户。当时这4户由于缺资金,每户仅投入了1000元,剩余5万元的资金缺口由徐守平和王正洲通过个人贷款来填补。

2014年合作社猪苓收获,6户每户平均分得3.8万元。因这6户的示范引领,目前合作社共带动瓦房村及附近村子共280多户来种植猪苓,其中瓦房村有150多户,累计种植猪苓6万多窝,预计产量将达30多万斤。

“不过猪苓价格近两年变化较大,村上希望农户持续发展,但是就怕农户因为价格波动信心不足啊!另外我们村山地这么多,都特别适合种植猪苓,但是进山的路都是我们自己修的土路,道路条件太差,对猪苓的规模种植有很大的影响,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是就是没钱啊。”王正洲苦恼地说道。

瓦房村村民除了因地制宜的种植猪苓,还有种植天麻和银杏等中药材的,进行香菇种植和家畜养殖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武大纲属于瓦房村马家河村民小组,因居住条件差、交通条件落后,需要进行移民搬迁,因此被列入贫困户。这两年来,在镇村领导和包扶单位的帮助下,武大纲逐步开始涉及香菇、天麻、猪苓等产业,收入越来越多,目前他正打算在现在的住房原址重建新房。

同时,为了改变瓦房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当地政府对瓦房村采取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

据瓦房村村委会主任赵忠荣介绍,现在在建的有3栋6层楼房,共34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60平方米),36套三室一厅一厨一卫(100平方米),从去年8月开始征地筹建,现在主体结构已经建设过半,最快今年年底村民可以陆续搬入。住房不安全的和居住环境恶劣的村民,按照每人25平方米、1平方米100元的标准搬迁入住。而对于分散安置的村民,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每人也将拿到1.5万元的建房补助。

据统计,目前瓦房村204户贫困户中,已经脱贫的有23户106人,纳入易地移民的有122户463人,发展产业的有111户427人。

村民居住条件越来越好,道路越来越通畅,产业发展呈现多样化,记者在采访中感受越来越强烈,那就是瓦房村的贫困户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越来越大、信心越来越足。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