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

2017年05月17日09: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浙江护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优势不断转化为转型发展、富民惠民的新优势,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

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占比77.4%,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达88.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服务业领跑三产,八大万亿产业渐成气候,GDP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浙江,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趋“绿”、经济质量更优。

近年来,浙江深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护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使生态环境的优势不断转化为转型发展、富民惠民的新优势,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

拆治激活新动能

“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这是浙江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浙江持续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组合拳法,换来绿水青山的好环境,打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浦江以治水拆违为抓手,整治污染严重的水晶加工小作坊19518家,拆除违法建筑572万平方米。如今,4个现代化水晶集聚园区全面建成使用,投产2个多月产值就突破30亿元,是整治前的3倍。

绍兴柯桥区通过治水淘汰落后产能,全区200家印染企业,64家因相关标准不达标被停产整治,其余企业全部搬至滨海印染集聚区,按统一标准严格提挡升级。去年,136家企业创造利润和税金同比增长15%和18%。

截至目前,浙江累计整治河道11600多公里,基本消除垃圾河、黑臭河;拆除违法建筑6.49亿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80%以上,为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腾出广阔发展空间。

旧产能清出去,新产能请进来。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被“请”出去,腾出3200多亩土地。取而代之的,是丹麦乐高、荷兰飞利浦、美国荷美尔、上海柯博达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大项目,以及阿里巴巴菜鸟城、北大青鸟嘉兴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如今,开发区服务业占比超过50%,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

传统产业追“新”逐“绿”。天能斥巨资建设两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铅蓄电池闭环生产链,实现全程清洁化生产;巨化变换主攻方向,由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型,形成化工新材料和环保产业两大新主业;杭钢关停半山钢铁基地,组建以水务为中心的省环保集团,进军绿色环保产业。

节能、绿色、循环……这些关键词越来越多地融入浙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今年2月底,浙江出台《绿色经济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绿色经济产业矩阵将初步建立。

投资奔向好山水

为了保护水源,泰顺百丈镇曾经面临人口大量外迁、产业发展受限,经济一度趋于衰败。如今,对蓝天碧水的坚守有了回报。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水域优势,吸引了国家青年赛艇队和辽宁、浙江等省队到此扎根训练。

抓住机遇,百丈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产业,成功申报了国家水上运动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体育训练基地2个国家级基地。去年,百丈镇“时尚体育小镇”列入温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名单。随着各项高规格的体育活动和赛事在这里开展,休闲旅游也热了起来。

“通过体育搭台、旅游唱戏,融合体育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百丈镇党委书记张孝存说。

潺潺绿水,两岸青山,这样的好生态,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黄金资源”,吸引资金、项目、人才的集聚。因为延绵青山,来自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莫干山建起了60余座“洋家乐”;因为一江清水,娃哈哈、伊利、康师傅等知名企业在衢州投资水产业,总投资达百亿元;因为如画风景,300余名画家、画工在丽水“古堰画乡”落户,油画年产值达3500万元。

对在外浙商来说,家乡的绿水青山不仅唤起乡愁,更成为回归创业的理由。

浙商周成剑和张幼才带着资金回到青田千峡湖,打造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在海南创业多年的浙商毛剑锋不仅在安吉投资建设“大年初一”风情小镇项目,还动员戛纳影视城项目签约安吉。

2016年,浙江“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492.59亿元,其中,信息、环保、健康、旅游等八大万亿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超过一半以上。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在浙江各地,招商引资的“生态关”也越来越严。衢州在全省率先实行严格的工业项目落地专家决策咨询机制,近年来否决不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110个;嘉兴在招商引资中强调“亩产论英雄”,引导生产要素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业创新型领域集聚。

2015年2月,浙江26个欠发达县正式“摘帽”,对其不再进行GDP总量考核,转而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内容。2016年9月,浙江印发《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划出702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各类功能区明确了建设项目准入类别,同时制订了项目负面清单。浙江还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发展财力奖补机制,根据地区功能定位分类实施差别化财政政策,加大对生态功能区市县的投入。

好景带旺新经济

鲜香可口的食用菌菇、松脆诱人的高山蔬菜、原汁原味的农家土猪肉……在丽水,这些特色农产品被统一冠上“丽水山耕”的区域性品牌,截至2016年底,品牌销售业绩全年超过20亿元。

山好、水好、空气好,才能种出好的农产品。在浙江,几乎每个县都有特色农产品,且多具规模,形成了品牌效应。凭借生态优势,浙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花果经济、苗木经济,将生态潜力不断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在淳安,经过县域范围内大规模的林相改造和千岛湖彩化工程,全县绿化观赏苗木类面积8890亩,花卉苗木年产值达到了1.47亿元。

在龙泉,蔬菜“上山”,效益翻番。当地发展高山蔬菜等山区特色产业,在高海拔山区种植四季豆、松花菜、番茄等,亩产超过7000元,最高的可达1.8万元。

好山水还带旺了乡村游。看好家乡的美景,宁波慈林村村民袁栋杰回乡开起农家乐,还种了10多亩水蜜桃,供游客赏花尝鲜。“原来按斤卖,现在论只卖,一只水蜜桃最高能卖到20多元人民币。”袁栋杰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走在浙江,别致的农业休闲旅游景点比比皆是。截至2016年底,浙江已启动培育美丽乡村精品村399个,美丽乡村风景线72条。去年,浙江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9亿人次,营业收入292.3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又推动了“建设乡村”和“经营乡村”的融合发展。许多原来交通闭塞的小山村,通过乡村建设和乡村经营,实行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跨越,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村干部带头办民宿,投入乡村旅游。2016年,这个只有777人的小村子,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住宿游客达16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

在浙江各地,乡村旅游的业态还在不断升级。金华出台《金华市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丽水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构建“一二三产业”加“生态旅游、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3+3”生态产业体系,打造“美丽经济升级版”。

去年以来,浙江有40多个市县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2017年,浙江将创建20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力争2000个村达到A级景区标准,其中3A级以上村庄要达到200个。(《今日浙江》杂志记者 岑文华)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